1)第215章 请旨赐婚,峰回路转(13)_且把年华赠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百姓除了不得不遵守之外,也不过是谣言的滋生和传播者。

  有些人说,为什么太子会亡,会有天灾着火?那是因为晋王爷打了那么多胜战,立下了那么多汗马功劳,圣上却要让他流放到那个鸟不拉屎的北平府去,这才遭了上天的谴责和惩罚。

  也有人说,太子之死肯定另有蹊跷,说不定就是宁王下的毒,那宁王不是个消停的主儿,又逼宫又篡位的,如今已经被老皇帝秘密斩首,好多人都说大半夜听见了惨叫声。

  还有人说,那天晚上京郊三大营的兵马都在秘密调集,宫里肯定发生了大事。说不定死的人根本就不是太子,而是当今的老皇帝,只不过是秘不发丧而已。

  一夕之间,众口纷纭。

  可不管谣言怎么传,不管老百姓如何议论,有一个与国本有关的大事情就摆在了朝堂上――太子殁,国无储。

  为了那个至高之位,不知道又要掀起多少腥风血雨了。

  中和节的第二日开始,天下同为太子举丧。

  奉天门外,王侯公卿、文武百官携内外命妇一起身着孝服为太子哭丧,那场面极其隆重而盛大。丧礼之后,洪泰帝颁哀诏于全国,同时通令咸使,为太子赵柘上尊谥庙号,祗告郊庙社稷。从此,那个做了一辈子太子也没有等到他老爹死去称帝的太子爷,就这样成为了史书记载中的一个符号――史称“益德太子”。

  一个生命逝去了,一场宫变结束了,一把大火又让无数个生命一起离开了人世。然,史书之上,既没有宁王赵析伙同肃王赵楷逼宫一事,也没有“益德太子”身中杨梅症或中毒死亡的记载。益德太子的死因,史官也不过寥寥几个字来总结――“风寒不治”。至于那一场天牢中死了一百多人的大火,记载得就更加简短,只推给了天上那个永远睁着双眼,却没有办法为自己辩解的老天爷――谓之“天灾”。

  然而,史官的笔触虽不记史事,却似乎对风月颇有兴趣,除了这些之外,又多记了一笔晋王殿下的小逸事――“洪泰二十四年腊月,晋王归京途中,于锦城府幸得一妇,初孕,逝于大火。”

  事情就这样揭过去了。

  后世之人,不会再知道那天曾经掀起了多大的风浪,也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那天晚上发生在乾清宫和天牢里的血雨腥风,他们能够了解到的,只将会是洪泰皇帝的功垂史册,彪炳千秋。

  七日之后。

  京师应天府上空的阴霾未散。

  城中鸡鹅巷里,郑二宝身着便装,小心翼翼跟在赵樽的身后,大气都不敢出。

  自从七日前的天牢大火之后,他家这位主子爷的话就更少了。不,除了吩咐他做事之外,他家主子爷就没有说过一句废话。要说他的情绪比之以前也没有什么变化,为太子斩衰时除了冷着脸没表情,也与别的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