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8章:吃饱肚子_抗日之无敌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穆棱平原、兴凯平原开荒。

  计划好之后,粗暴式的开垦随即在七抬河、鸡茜两地展开。

  挖掘机直接开挖,然后铲车铲过去,快速完成农改活动,最后耕耘机上阵完成松土工作。

  这种粗暴式开荒,就是先把种子播下去,然后再修水利。

  苏阳动用了大量的工程机械、农机,现场忙碌的热火朝天,甚至是争分夺秒、日夜赶工,争取在半个月内完成开荒,并将种子播种下去。这1000万亩耕地,苏阳规划为100万亩大豆、500万亩玉米,400万亩水稻。

  北军地区夏温较高,热量与水分配合协调,可满足水稻生长的热量,就是水稻品种需要耐寒一些的。

  后世三江平原年产粮食1500万吨,耕地面积5300万亩,平均下来亩产不高,主要是大量种植大豆的原因。

  大豆亩产是不高的,苏阳此时却不需要在这里种植太多的大豆,因为根据地没有全国农业分工的需要,都被鬼子封锁了,粮食都运不出去,不可能发展全国区域的分工型农业。

  所以新开垦的这1000万亩耕地,大豆只种了100万亩,满足根据地需求即可,其他的耕地用来种植玉米、水稻。

  玉米可以产粮,也可以当做饲料作物用。水稻则是为了提高根据地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可以丰富主粮品种,而且北军地区的水稻生产出的大米,都是优质大米。

  在苏阳的规划下,吉木省、黑省东部,都在紧张的进行开荒、春播。

  那些开荒之后已经错过春播时间的耕地,则用来种植土豆,土豆生长周期更短,而且苏阳购买了不少土豆品种,既有晚熟的品种,也有早熟的品种,早熟的品种生长周期只要两个月左右。

  土豆的水分含量是其他粮食的四倍,不是太好储存,但却是备荒的神器。

  北大荒的开荒活动,接下来开荒的2000万亩,时间来得及的土地也将用来种植土豆、牧草,特别是牧草。

  反正今年根据地的目标,就是土豆管饱,另外再多种植牧草,大力发展养殖业,争取让老百姓有肉吃。

  土豆管饱、小麦大米限量、肉类确保充足,外加上打打猎、捕点鱼,不仅能吃饱,营养也能保障好。

  归化已经实施了下去,苏阳顿时就放心了。

  作为一个领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想办法养活老百姓,否则就是无能。

  很多民族者,并不关心国家走什么路线繁荣强大起来,实际上这是不可取的。

  时代的潮流,是在往人民彻底当家做主的方向发展的。

  从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始,神州人民的力量就开始活跃了起来,刘邦是第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但汉代迅速变质,很快出身平民阶级的汉王朝皇帝,就开始代表权贵地主阶级的利益。

  第二次进步是明代,朱元璋可谓是神州开国皇帝当中起步条件最差的,而明太祖朱元璋也愿意代表人民的利益,但是明代权贵地主阶级还是非常强大,后面也慢慢变质了,但前中期还是不错的。

  第三次人民浪潮就在满清灭亡之后,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满清入关虽然摧毁了神州的生产型帝国体系,并且让神州变成了奴隶制模式。但同时满清的奴化也把神州的精英阶级的底蕴摧毁了,人民当家做主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满清入关实际上代表的是神州精英模式的彻底灭亡,精英阶级已经没有足够的底蕴和力量继续压制。

  苏阳此时作为一名领导,他需要带领大伙创造出生存、独立、繁荣、集体自尊。

  如今抵抗联军与小鬼子作战,甚至接下来要与国际联军作战,就是在争取生存。

  只不过苏阳拥有系统,还可以兼顾繁荣富足的建设。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