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9章:夜游余话_抗日之无敌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在于华夏而无从解决,外敌还在环顾,二战即将暴发,而在内忧外患的现在,解决这一些东西的人们,却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相互排挤的地步。

  如果是几年前,面对着这样的官员,苏阳肯定会把那些搞事情的给直接拉出来审核,即便是眼前的这群跟着他跟鬼子打死打活的将领,他也毫不犹豫,因为那个时候,他的脑里只是有着好与坏的两种判断。

  而现在面对着这样的事实,苏阳却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和感觉,那么多名人,也许有些人个人意志不行,但是不能代表全部,为什么他们在现在的位置上会做出一些不太正确的决定,而这些不太正确的决定能行使得下去?难道所有的人都很坏?监督的人都很蠢?

  苏阳在自己脑海里有一个判定:能在历史留下一笔的人,能是蠢货?

  于是,他有了思考,如果,抛弃一些私利的角度去思考,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每个人都是在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但是,得到的是一个也许大家都不想要的后果,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首先,不容置疑的就是:整个流程里肯定是出了问题。

  没错,也许朝代不一,称呼的方式不一样,但是每个职位都有他应该负责的东西,然后也有大致做事的方向,于是当出了一些问题时,有些人提出的一些跳出流程外的意见便变成了典故,因为他解决了当时的问题。

  当时,处于生产力低下的状态,文字的记载流传是有选择性的,一般的东西,哪怕是有些新奇,也就这样泯灭于历史的长河中。其实,真正处理事情,照着流程做事的人做了一百件,九十九件都是正确的,而有一件出了差错的,就让一些智者来用跳出流程的方法来解决了,但是,流程是大家都要坚持的,不然一百件连十件都做不到,于是,大家学会怎么在流程定义的范围里面搞事情,久而久之,华夏人慢慢变得圆滑,学会更多的变通,反正我也没违背流程

  不违背流程里得到的正果没有谁会去记录,因为它是正常的,也不会有人做过数据统计,照着正常流程做的失效率是多少,反之又是多少

  总之史书上记载的最多的,就是不按流程做事得到好的结果的华夏的典故,大多是什么什么聪明人出了什么样的聪明点子,做到了什么样的事情,然后,即便是小学初中的课本里,也是学习什么什么的中心思想。

  但是,聪明,这个词拿来分解就是天生的,有些人他就是平时不看书,不做作业,他一样考试高分甚至满分,而一些人,他就算是努力倍,考试的时候,一样头大这是聪明人与普通人的区别,这是后天的努力所改变不了的。

  而欧洲的一些课本上的典故却是谁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按照了什么样的流程做了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