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4章 第一百三四章_[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想到将偏旁部首与另一侧字拆开呢?若是以偏旁部首来算,岂不是耗费更少,成本更低?”

  薩海:“……”

  太子殿下说的极对,为什么之前没有想到呢?这事儿应该禀告皇上,下达印铸司,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

  内心一番活动后,薩海眼前一黑,为自己即将多出来的工作量感到绝望,他甚至有一些想哭?

  除去帝王下令命官员修书以外,来自民间的书籍无法广泛流通,以至于出现许多孤本,最大的原因就是出书成本高昂。比起请人匠人雕刻印刷,若要少量出书,请个秀才抄录反而还便宜。

  而除去广泛流通在外的古代经籍,民间文人们想要获得更丰富的书唯有到处走动,购买。

  越是家族有钱,势力广泛的人家中书越多,民间也出了许多私人藏书家。

  在朝廷中,藏书分为宫廷藏书与官府藏书两种,将各地的藏书都搜集起来,进行品鉴,留下好书,去除差书。

  若是一个人想要出书,需要有大量的钱财,或家中有余财,或有富商支持。

  各地的书籍杂乱无章,而类似于《明史》案的大事,不是因为这出书的人花的钱太多以至于造成范围太广引起人注意,就是因为有人告发才导致惨案发生。

  不过,民间的印书坊也有不少,就是都是私营性质,没有进行统一管理。

  胤礽此前提出来管理天下书籍,给书籍出版编号一事被丢给了礼部来做。

  自从唐宋以来,官府管理书籍的是秘书监及馆阁,但是印刷发行又归礼部来管,朝会上为了这事儿开吵起来过。

  秘书监及馆阁说他们只负责收藏官府藏书,而印刷刊印发行朝廷书籍是礼部的事儿。

  礼部又说他们只管过刊印发行,从没管过天下书籍,这事儿应该是秘书监与馆阁之事。

  最终还是康熙拍板决定,此事交给礼部来管,因为秘书监及馆阁里养的全都是清闲官职,用来安置名士大儒,拉拢汉臣用的。相比起来,还是礼部更能干一些。

  于是礼部新成立的管理书籍部门,就给安置在了仪制清吏司,为此还特意开辟出来了一块地方,放置各地书籍,进行审核,现编编号。

  这样庞大的工程,光审核那些私人出书就快眼睛都审瞎了。

  从京城到地方,各地层层往下审核,将全国的书籍授予编号,进行管理,这些庞大的工程,恐怕近些年都做不完。

  薩海道:“皇上下令,之前有的书籍加快审核,没有出版编号的不得继续刊印,还未刊印发行的书籍,日后都需要递于各地新成立的广书司进行审核,最终由广总书司批准授予编号。”

  说这些的时候,薩海深深叹气:“刚开始收到这些活的时候,礼部官吏们都叫苦连篇。”

  胤礽感觉到后背毛毛的,尤其是看到这群官吏们被书海给淹没,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