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章 7_前朝余孽只想卖烧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君相逢,三生有幸】

  呃,接头失败,貌似不是“老乡”。

  不是楚溪客多心,而是这个小美人看他的眼神确实不太一样,像是认识了很久似的,仿佛看透了一切。

  真不是穿书的?

  楚溪客正要再问,就听监考官轻咳一声:“作答期间,不得交头接耳。”

  他连忙转回身,露出一个老实人的笑。

  年轻的监考官不知怎么的红了脸,略显尴尬地把视线转向别处,低声说:“快些吃吧,免得没有时间作答。”

  楚溪客这才发现,整个考场只有他和后面的小美人一个啃鸡爪,一个吃鸭脖,其他人都在埋头苦写。

  楚溪客连忙把鸭脖丢进嘴里,一边飞快地嚼着,一边唰唰唰写了起来。

  这一场只考策论,题目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这句话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是:“(治理国家的人)内心真诚地去了解百姓的愿望,即使没有完全切合也距离不远了。”【注】

  题目要求根据这句话结合时政展开来谈,说白了就是写一篇八百字以上的议论文。

  虽然题目一样,但是每个人的切入点都不同,这也是为什么监考官看到他和后面的小美人说话不会怀疑他们作弊,因为这个时代考的不是八股文,作弊也没用。

  比如,有人看到这个题目想到的是家乡的旱情,有人想到的是田亩赋税,楚溪客首先便想到了廊桥美食街。

  当初,他修建美食街的初衷就是为了不让东门一条街的摊贩被打为“商贾”,不然孩子会失去在官办学堂读书的资格,更不能考科举。

  紧接着,他又想到了奶茶店。

  一间小小的奶茶店,不仅能让他自己赚到钱,还能为至少三个人解决就业问题,让三个家庭增加收入,令至少三名孩童接受教育。

  长安城一百一十坊(市),哪怕奶茶店只能开上五十个,惠及到的员工就有一百五十人。这还不包括仙草园中种植仙草、熬制原料、负责杂活的帮工,以及几百名跑腿小哥。

  这些人因为奶茶店过上更好的生活,有了更多的钱购买粮食、布匹、房屋,被他们照顾生意的那些农民和工匠也就有了更多收入来源。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这样看来,商业本不该是低贱的,商人的子女也应该有资格接受更好的教育,培养君子之风,这样他们才能反过来为国家做贡献,为百姓谋福利。

  综上,商人也是子民中的一部分,了解到他们的诉求,解决他们的问题,也是治理国家的人需要考虑到的。

  ——写到最后,楚溪客还不忘扣题。

  说起来也是幸运吧,按照他的水平,跟这些苦读十几年的学子根本没法比,好在《大学》是他的启蒙读物,被姜纾监督学了整整一年,早就背熟了,也有了很多自己的思考。

  再加上钟离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