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六章 黄观、夏原吉傻眼,义父竟是皇长孙?_大明我开局带着皇帝爷爷跑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锋一转,肃然地道:“不管是理学也好,心学也罢,谁利于治理天下、命华夏万世大兴,才是正道!”

  一句话,登时说到朱元璋的心坎里了。

  他忍不住抬手一指蹇义,转头对蒋瓛说道:“要是方孝孺、解缙这两个迂腐之儒,似蹇义之开明,咱可省心不少啊!”

  蒋瓛一脸的尴尬,讷讷地道:“皇爷圣明!”

  倒是蹇义不敢托大,连忙说道:“陛下,臣之才华,万万不如方、解两位翰林学士!”

  “臣斗胆,请陛下容臣前去国子监,看一看黄观、夏原吉……“

  “到底如何治讲知行合一之心学!”

  朱元璋微微颔首,摆手说道:“咱准了!”

  “走!”

  “咱也去一趟国子监,看看心学是怎么个厉害法!”

  说罢,也不含糊,带着众人一路出宫,来到了国子监。

  刚跨过门槛,便见夏原吉舌战群儒,朗声发问:“诸位,若实在不懂知行合一,敢问读书所谓何用?”

  解缙下意识地道:“穷究圣人之道,匡扶天下,施行仁政!”

  夏原吉笑了一下,说道:“国朝以农为本!”

  “既是施行仁政,敢问解学士,你懂耕种吗?”

  解缙顿时一愣,忍不住说道:“耕种……此与仁政何干?”

  不光是他,连众人也是面面相觑,迷惘极了。

  夏原吉摇了摇头,振声说道:“不知耕种,如何兴农?无同理之心,不知农户之所想,也配谈治世之道?”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辈读书人,光靠一张嘴皮子去施仁政?”

  “不!”

  “我等要如农人一般,亲自耕种、收割粮食,才可因地制宜去施行仁政!”

  “我辈读过书,以知而耕种,可不断去探索什么样的作物,该施什么样的粪肥,该浇灌多少水,令粮产大丰,是为行!”

  “一亩地,倘若只产三石的粮,可于知行合一之下,叫农人们产出四五石,才叫真正的仁政!”

  “民富而国强!”

  可话音刚落,有人忍不住一脸坦然,振振有词地道:“夏兄,此言差矣!”

  “若叫民富而国强,何须我辈读书人亲自耕种,作下贱之事?”

  “百姓家中无银,大可把多余的田产租出去,把多余的马车卖出去啊!”

  “长此以往,何愁天下不兴?”

  夏原吉听得一愣,立马竖起一个大拇指,惊叹道:“真乃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君,何不食肉糜?”

  “罢了罢了,看你这个不知疾苦的样子,不配为心学之人!”

  “滚!”

  迎面被骂个狗血临头,对方气的一甩袖袍,恼羞成怒地道:“歪门邪道,吾不屑拜入门下!”

  说罢,转身离去。

  看到这一幕,蹇义顿时眉头紧皱,低声说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一旁的朱元璋也是面色发沉,冷声说道:“蒋瓛!”

  “臣在!”

  “传咱的圣旨,把此贼之名,革除国子监,朝廷取仕,亦永不录用!”

  “臣遵旨!”

  说罢,连忙领命而去。

  朱元璋这才收敛心中怒气,摆开了帝王之仪仗。

  一个太监立马高声唱道:“陛下驾到!”

  话音刚落,国子监众人面色大骇!

  所有人慌忙跪倒于地,恭谨叩首:“我等,叩见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迈步上前,走到了黄观、夏原吉两人的跟前,笑呵呵地道:“来!”

  “抬起头,叫咱看看!”

  圣旨一出,黄观、夏原吉两人不敢怠慢,壮足了胆子,缓缓抬头。

  可一搭眼,刚才还侃侃而谈的两人,瞬间吓傻眼了!

  卧槽!

  陛下,咋是义父的爷爷啊?!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