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气节,天子守国门!_大明我开局带着皇帝爷爷跑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地方借着水利,好是好,可一旦黄河溃堤,定淹都城!”

  “若迁都汴梁,岂不是年年治水,劳民伤财?”

  “再说,这破地方也无险可守啊!”

  “不然,金国岂会如逛自己家后花园一般,逛汴梁而擒徽、钦二帝,酿成靖康之耻?”

  听着他的言之凿凿,朱樉生怕自己老家被偷了,忙是插话道:“大侄子,洛阳呢?”

  “此地,乃是十三朝古都!”

  “可为迁都之地吧?”

  不料,朱寿摇了摇头,说道:“二哥,不是小侄说你,这你就不懂了吧?”

  “洛阳纵有山水地势,却终究差了西安一筹!”

  “正因如此,放在宋代之前,定都西安,乃是不二之上选!”

  “而放在大明,合天下之因,唯有迁都北平!”

  北平?

  闻言,朱元璋面色变幻了几下,皱眉问道:“寿儿,西安差哪了?”

  朱寿笑了一下,说道:“老头子,在孙儿看来,西安之所以不可为大明京师,乃是宋之罪也!”

  “宋之开国,丢了燕云十六州,非是大一统!”

  “也出于统治,西北之民,大多流去了江南,再无鼎盛之相!”

  “再有,宋之皇帝大兴土木,以至于西安之黄河水域,水土流失之重,远胜历代!”

  “出于土地贫瘠,粮食减收,西安诸地甚至要从外运粮,以保民生!”

  “伏惟圣朝,农乃国本!”

  “无耕田而兴经济,倘若迁都此地,定要靠着各地收缴上来的赋税稳固朝局,对于一国之财政来说,无疑是天大之难!”

  “纵是地势易守难攻,可一旦被敌围困,那就是等死的命啊!”

  说到这,他缓缓喝了一口茶,这才继续说道:“应天府到西安,路途遥远,迁都之开销,如天之巨!”

  “还有,朝堂群臣,大多出身江南,连陛下都是凤阳出身,谁没事愿意跑去陕西啊?”

  听着大孙子的这一番论述,朱元璋瞬间沉默了。

  迁都、迁都!

  自洪武十年之后,眼看朝堂官气糜烂,定生大祸,他便有了迁都之念!

  可出于国库空虚,且一心治理天下民生,一直搁置!

  而现在呢?

  在大孙子的帮助之下,国库日渐充盈,终于有了迁都的本钱!

  迁都之地,他也曾深思熟虑,最后选定了西安!

  要不是标儿大病初愈,不可再出什么闪失,他甚至都想命朱标巡视西安,带回舆图而定了!

  可打死也没想到,刚琢磨迁都此地,大孙子竟说西安不可为都!

  倘若胡说八道也就罢了,偏偏言之有理啊!

  难道,唯有北平,才是迁都之上选?

  他心中踌躇不定,沉吟了半晌,才看向了朱寿,缓缓问道:“寿儿!”

  “你说了这么多,那爷爷来问问你……”

  “要是迁都北平的话,于大明万年来说,有何益处?”

  话音刚落,朱标、朱棣、朱樉三人的目光,也齐齐看了过来,充满了期待。

  见便宜爷爷上套,朱寿顿时笑了,忙不迭地道:“老头子!”

  “迁都北平,好处大了去了!”

  “第一个好处……”

  说到这,他眼神盯向了朱元璋父子四人,一字一句地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以彰显我大明之气节!”

  话音刚落,朱元璋面色大震!

  啥?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乖乖!

  咱大孙子的气节,这么重呐?!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