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三十六章 普陀大师_枭雄从港片世界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年,有一个扶桑和尚,叫做慧锷。

  这个慧锷乃禅宗临济派僧人,到大唐取经,特地去五台山请了一尊观音菩萨,打算带回扶桑供奉。

  可是当他来到梅岑山时,三次过海,均遇到风云突变,无法远航。

  传说慧锷第三次强行渡海,但越是往前,风浪越大,海面上还冒出了无数铁莲花,围住海船。

  慧锷大惊,不敢继续前行,而是双手合十,祈求观音菩萨指引。

  霎时之间,海底出来一头大铁牛,将铁莲花全都吃掉,转眼就钻入海中,不见踪影。

  铁莲花虽然没有了,前路无阻,但慧锷心知肚明,不敢再把观音菩萨带去扶桑,而是返回梅岑山,在渔民们的帮助下,建了一座寺院,取名为“不可取观音院”。

  于是,梅岑山就开始有了香火。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听说梅岑山有座“不肯去观音院”,极为灵验,就派太监入山进香,御赐锦幡,首开朝廷降香梅岑之始。

  百年后,“不肯去观音院”突遭火灾,焚毁殆尽。

  朝廷得知,赐银重建,因为属于新寺,不宜沿用旧名,所以称为“宝陀观音寺”。

  此时的梅岑山,已渐有名气,四方来朝,络绎不绝。

  谁想几十年后,北宋灭亡,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许多人进入梅岑山,却有不法之徒混入其中,骚扰“宝陀观音寺”。

  有一个叫做真歇的禅师,奏明朝廷,朝廷便下令梅岑山中的人,除了僧人之外,全都迁去别处居住。

  从此,梅岑山就正式成了佛门净土,凡是进山朝拜的人,皆不得故意滞留。

  与此同时,梅岑山就变成了普陀山,而多年后,世人只知普陀山,却不知梅岑山。

  自从有了“普陀山”之名以后,此岛便佛法兴盛起来,香火鼎盛时期,全山有几大寺,十几座院堂,数十座寺庵。

  也不知是那一年,南宋皇帝听说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不适合供奉其他佛陀菩萨,就下旨指定普陀山专门供奉观音。

  于是,普陀山中的大小寺庵,就全都供奉观音,成为观音菩萨道场,从此与五台山的文珠菩萨道场、峨眉山的普贤菩萨道场、九华山的地藏菩萨道场齐名,合称中原佛教四大名山。

  南宋灭亡后,元朝统治天下,舟山群岛人口众多,普陀山不再只有僧人居住,不少渔民搬到岛上生活,倒也相安无事。

  然而,随着元廷,中原各地起义不断,许多造反的人出海做了海盗,横行海上。

  而那扶桑也正处于大乱时期,许多扶桑武士、浪人在本土不得志,成群结队下海接掠船只,甚至跑到中原沿海一带打家劫舍,倭寇之势顿时大张,危害远超从前。

  普陀山本是佛门净地,这么一来,免不了受到冲击,山中居民,包括寺僧,跑得跑,死的死,人数越来越少。

  等到大明立国后,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