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43章 误会_逆袭198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下午五点才离开。

  结账的时候,郭兰看了一眼账单,失声道:“1314元?这么贵?”

  服务员微带不屑的说道:“这算便宜的了,多的有花四、五千元的呢!”

  郭兰道:“我看下消费明细。”

  服务员道:“总共消费是1314元!其中,2听可口可乐76元,一瓶可赛矿泉水28元,一听啤酒45元,一壶红茶78元,一个果盘198元,外加15%的服务费以及包间费。一点也不多!”

  王林掏出钱付了。

  他很久没来过这种场所,但也知道消费的确很高。

  1988年夏,大城市里都有了第一家卡拉OK厅,已经消失40多年的营业性歌舞厅重新在大城市出现。随后,卡拉OK歌厅迅速遍地开花。

  到了1995年,光是北金一地,包括歌厅等在内的新型文化娱乐场所已达1400多家。

  放眼大街上,哪儿哪儿都是歌厅:大饭店里有,酒楼宾馆里有;街面上有,胡同里也有;有的地方甚至连粮店、菜站都改成了卡拉OK歌厅。

  最初,卡拉OK歌厅没有包间,人们去了就在大厅里点歌、演唱。后来,带包间的歌厅逐渐兴起,叫作KTV。

  卡拉OK歌厅里,一般都是晚上十点多钟才“渐入佳境”。起初,文化部门规定歌厅的营业时间不得超过晚上十二点,后来逐渐放宽到凌晨两点,经过特批甚至可以开到凌晨三点。

  这无形之中就把一些城里人的夜生活延长了三四个小时。过去,一到晚上七八点钟,商店关门了,人们吃了饭,看看电视便钻了被窝。许多初来我国的外国人一到晚上就闷得受不了。对于文化娱乐生活尚且贫乏而又爱唱歌的许多人而言,歌厅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可以说,这些歌厅当时对活跃城市夜生活起了很好的作用。在90年代初的一次全国文化市场工作会上,多家歌厅还被评为全国先进。

  但是,卡拉OK很快发展为面对一小部分人群的高消费。

  高档KTV收费令人咋舌,最便宜的要1500元左右,贵的一个晚上四五千打不住。要知道,这可是上世纪90年代初时的价格。

  当年新闻上的报道:《门槛低点,灯光亮点,歌舞厅应面向大众》反映了人们的心声。

  90年代中后期,随着游戏厅、夜总会、娱乐场所的兴起,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多样,KTV也从神坛跌落。

  后来就有了量贩式的KTV,所谓的量贩式,就是又大又便宜,KTV才正式走进寻常百姓生活。

  王林在这里的消费并不算多,但比起当年普通只有六、七百左右的工资来说,这消费又算高的了。

  郭兰道:“梦幻KTV的收费比这边便宜多了,水果饮料也卖得便宜!王董,对不起啊,让你破费了。”

  王林笑道:“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