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1章 家成_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模式,把参田承包给村民。

  这个时候,种植出的人参每斤能卖到三四十元,价格相当于一个工人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为了卖到更高的价钱,参农甚至不远千里将人参带到上海、浙江一带出售。

  但是,这是六年的收成,不是一年的收成。遇到灾害,就有可能颗粒无收。

  守着三丈地大半年都睡在参地边的窝棚里,半夜起来上茅房都要看上一眼。

  经济困难的年代,参农却可以发家致富,有些甚至成了万元户,这就大大刺激了种植热情,一时间,大荒里的参田遍地开花。

  而这样的结果,人参大量积压,导致数年后参价大跌。

  但,真正野山参的价格,在懂行的人眼里,一直不低。

  现在,人参还未列入保护植物严禁采挖,但也没多少年。

  这也是进山采挖人参,最后的几个年头。

  但凡能弄到大货,这时候价格不满意,完全可以保存下来,往后一二十年,一转手,那也是大钱。

  吕律清楚这期间在人参交易上的事情,自己可以在这草甸子的林子里种上一些,更主要的是上山采挖真正的野山参。

  那么大的山野,不是什么人都能闯的,总有人没有到过,或是不敢轻易涉足的地方,这就意味着,还有机会。

  还有,老毛子的远东地区,也不能放过。

  近一个月的枪法练习下来,吕律对于闯荡山野的信心大增。

  他想到了蒋泽伟蒋大爷,似乎领着进山一趟,只要够小心,也不是难事儿。

  本事儿,必须得学!

  暂时将心里的念头压下,吕律领着陈秀清和陈秀玉,开始在集上进行采买。

  陈秀玉兴奋得像个小孩,在前面欢快地走着,看到啥新鲜的、喜欢的,都停下来看上半天。

  吕律也由着她,紧着她喜欢的给出建议,然后由她决定买不买。

  渐渐地,马车上摆放的东西越来越多,渐渐地堆积起来。

  陈秀清俨然成了最靠谱的搬运工,出了不少力气,也流了不少汗,但也一直显得很兴奋。

  自家妹子能过上好日子,他哪能不高兴。

  当然,他更兴奋的是,再过上几天,就可以跟着吕律出远门了。

  采买结束,三人又去了田友诚的馆子吃了顿饭,顺便将这段时间弄到的几样野味转卖给他,又得了几十块钱。

  回到草甸子,三人合力将买来的东西一眼眼地往木刻楞里边搬。

  陈秀玉第一件事儿,就是忙着整理自家的大炕。

  大炕对于一个家来说,不仅仅是床,也是招待客人和一家人吃饭的地方。

  不过,按照吕律的要求,还是划分了客厅、主卧和次卧。

  陈秀玉忙着将炕席铺在客厅大炕上,放上大炕桌,然后就去了主卧,主卧里边的炕,陈秀玉就布置得相当仔细了,铺上炕席,将铺盖行李仔细地铺在上面,拉平整。

  看着一下子变得温馨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