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1章 总有人不安分_大明:家祖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熥,从师生中挤出。

  “这次修建官道一事,臣算是领教了职大学生的力量了,也终于明白殿下常说的大国工匠是何意了。”

  “匠之大,可为国。”

  “职大学生多都是些未谙世事的孩子,却在修建官道上时甘于奉献,勇于牺牲,好多人更是累到吃饭的功夫就能睡着。”

  “在臣眼里,臣一直当他们孩子,臣甚至一度担心,他们只学了些技术,纸上谈兵,短时间之内没办法上岗就业。”

  “想不到,他们一经拉出,没用多长时间,就能够各司其职了。”

  “殿下,职大发展到现在已算较为成熟了,臣以为可以试着在地方上推广。”

  “如此大利,不能只用于京师。”

  “地方上同样人才济济,应该把他们也一并调用起来。”

  对于许观的建议,朱允熥并不否认。之前只在京师推广,是源于手中资金不够。

  现在有了这个能力,推广不是不行。

  “职大推广必要冲击书院,想要具体实行,还得靠朝廷的支持。”

  “我会和皇爷爷提一下,请皇爷爷授予职大官方办学的资格。”

  “没有官家授权,庶民百姓又咋敢把子弟轻易送进来。”

  职大学费并不高。

  越是这样,越难让人取信。

  “你可提前准备,地方分校你一人兼顾不来,还得再培养些合适的人,过去任校长。”

  “出门在外,人品必须过关。”

  “一旦有心术不正者混入其中,坏的是我职大的名声。”

  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好,老朱一经受命,马上就能展开行动。

  “殿下放心。”

  “自职大兴办,一直欣欣向荣,很多有远见的士子都愿加入其中。”

  “职大的工资是不低,但相较于入仕为官,还是少了不少荣誉的。”

  “因而,凡愿进入职大,必都是想在这一行业干一番事业之人。”

  “当然,并不排除有人屡试不第,从而混进来浑水摸鱼,臣会严查这类人。”

  “一旦发现有人存有这种心思,立马革除出去,永远不会再录用。”

  在职大以及小中三所学校负责了这么久,许观已渐渐习惯了他这一身份。

  处理事情时间,不仅能面面俱到,还跟着朱允熥学习了很多新名词。

  唯一遗憾的是,因长时间待在职大。

  翰林院公务多有欠缺,虽经老朱授命,一直保留着许观的官职。

  但和许观同年中进士的人,现在大部分都已多被提拔,很多人都已成一衙的一把手了。

  对于这一问题,朱允熥提及几次。

  三所学校步入正轨,许观即便不卸任,也可以把重心多放在翰林院那儿。

  凭许观的能力,凭他自己本事升迁不难。

  只是,许观一直坚持。

  为了这三所学校,宁愿辞掉官身。

  考个进士不易,像许观这种连中六元,更加的不容易。

  再不稀罕,也不能轻易就辞。

  “行吧,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