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5章 张嘴就来_大明:家祖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前许多小民家中,都已经揭不开锅了,正是诸位扬名立万的时候。”

  “望诸位踊跃捐助,舍些粮食出来,以供南召度过灾荒。”

  “凡是捐助之人,将由县里出资,建牌坊门楼,刻功德碑,以传诸位功绩。”

  紧随方孝孺之后,黄子澄说明目的。

  粮食但凡不紧俏,粮价都不至于飞涨。

  这个时候让他们捐助,无异于是割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

  众富商沉默不语,没人率先说话。

  气氛沉默几息,眼看不说不行。

  这才有人,站了出来。

  “小人家种所存余粮具体数额多少,小人心中不曾明确。”

  “当下贸然应承殿下,倘若最后不曾拿出,怕是要影响殿下的赈灾步骤。”

  “方先生所言,小人深有体会。”

  “容小人回去清点余粮,之后再给殿下拿出答复。”

  这样的理由,不失一颇合理的缓兵之策。

  “小人也去清点。”

  很快,众富商纷纷效彷。

  “两位先生意下如何?”

  富商拱手请命,朱允炆扭头求助。

  “臣看诸商贾,理由合理,可以答应。”

  “尚礼那边,应能有收获,可撑一撑。”

  黄子澄率先表态,说了看法。

  “臣附议。”方孝孺想了想后,附和一句。

  “那好,听两位先生。”

  朱允炆应了一句,下达命令。

  “那诸位回去,尽早给吾结果。”

  与此同时,另一边。

  齐泰领了朱允炆命令,带着本县衙役去了南召下辖各村里。

  凡种粮之人,均先自给自足,满足自身需求后,才会再行发卖。

  蝗灾过境,影响的是今年的收成。

  去岁粮食丰收,农户手里都会存有余粮。

  从这些农户手里借了粮食,满足城中其他行业者缺粮危机。

  等有了赈灾粮,再一一返还。

  既解决了揭不开锅之人的困境,又不至于使存有余粮农户的利益受损。

  话说的好,且理由合理。

  可官差抢粮,屡见不鲜。

  在这一问题上,根本没啥公信力。

  嘴皮都快磨破了,还是没一个主动借的。

  行进到最后,成了半抢半借。

  虽说只要拿粮,就由官府开出借条,但这些寻常农户,又有几个认字的。

  在他们眼里,这借条不过废纸一张。

  很多人家,哭天抢地,捶胸顿足。

  粮价一天一个价,那都是救命的。

  晚上的时候,齐泰领着衙役,赶着载了粮的马车,直奔县衙而去。

  “乡野愚民,冥顽不灵。”

  “与之相交,实在费神。”

  “只是借粮而已,又不是不还,就如如丧考批,还需多行教化,以淳民风。”

  齐泰坐在粮车上,耳朵嗡嗡的。

  悲戚哭喊,犹在耳边。

  “齐学士,不少刁民怕就没指望朝廷归还于他们粮食,根本没好好保存借条。”

  “要没了借条,往后还还粮吗?”

  衙役王祥庆牵着马,走在齐泰身边。

  当衙役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