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章 开课_大明:家祖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跪。”

  一声高喊后,孩子们先后伏倒在地。

  虽不够整齐,还有些杂乱。

  但数百孩子纷纷冲着,庄子外的农户叩首,场面还是颇为感动的。

  不少泪窝子浅的,都已偷偷抹眼泪了。

  一般人家的孩子们,鲜有动不动就给父母叩首的。因而,也就更显动容。

  “今日之后,你们就要读书识字了。”

  “尊师重道,学之始也,拜了你们的先生,就开始上课吧。”

  没必要长篇大论说太多,想要学习的,不说也会学。

  不想学的,口舌费再多,都不过是无用功。

  “拜见恩师。”

  “拜见院长。”

  “拜见先生。”

  行了完毕,就是点名了。

  许观特请假一天,参加学堂的开学典礼。

  身为院长,点名自然也需,他来完成。

  被念及名字,孩子们答声到,由自家先生领走。

  总共一百五十六人,因都是启蒙阶段,也就不用分年龄大小。

  随机先分三个班,由三名先生分别带领。

  至于何时再重新分班,那就看他们的学习情况了。

  半个时辰之后,所有孩子们坐进了各自教室。

  桌上笔墨纸砚都已配备,先生们也站上了讲台。

  第一步做了自我介绍,随之就开始授课。

  第一堂课,直接教认字,很难让孩子们进入状态。

  所以,朱允熥把第一课设成了历史。

  从三皇五帝始,是如何兴衰更替,发展到了现在。

  整条主线,以故事带动。

  故事的主人公,包涵文臣武将,工匠农户。

  主要目的旨在告诉孩子们,封侯拜相固是最远大的理想,但工匠农户同样也有成名的可能。

  所谓行行出状元,哪一行有哪一行的辉煌。

  许观陪着朱允熥,往返于三个教室之外。

  望着里面孩子聚精会神听讲,许观感慨良多。

  “臣曾拜访多所书院,无论闻名与否,都没有像学堂孩子们这样,人人都饱含如此高的求知欲。”

  这些孩子们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自也会倍然珍惜。

  “人都有向上之心,当然也就会时长保有求知欲。”

  “这些孩子启蒙晚,又生长于田垄之间,资质上佳者少有。”

  “教授他们,还得多些耐心,增加他们的尚学之心。”

  朱允熥不能时长过来,如何教学,也就需许观盯着了。

  “三皇孙的担心,臣和他们三人都说过了。”

  “臣也会时刻督促他们,一起推新教学方式。”

  第一次尝试,谁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能慢慢来了。

  “今天你既已请假,学堂的事情就劳你盯着了。”

  “我去庄上转转,命庄户们配合好学堂的运转。”

  学堂就在庄上,往后少不了,有需要庄户帮忙的地方。

  补个房屋,修个桌椅,那是必不可少的。

  “三皇孙忙,臣正好还有些教学方面的东西,要和他们说。”

  不管是否真的有,有许观盯着,朱允熥也放心了。

  从学堂出来,朱允熥又去庄上赚了一圈。

  他不能经常过来,凡过来就尽量到处走走。

  有啥问题,也能早解决。

  他在庄上投资这么多,当然是希望能给他带来更大收益的。

  因孩子们入了学,学堂周围庄户干活的时候,全都小心翼翼的,深怕打扰了孩子们上课。

  见朱允熥过来,纷纷邀请朱允熥进家。

  这么多人都邀请,朱允熥答应谁都不合适。

  唯一的办法,就是招呼这些农户,一块坐坐。

  这些人种了大半辈子田,哪个都比他有经验。

  正好集聚在一块,商讨一下来年的春耕。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