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章 学堂壮大_大明:家祖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加工改进。

  目前又没什么用兵的地方,没必要急于量产。

  既然要造,那就要冲着最好去。

  一旦量产,那必须是在改无可改的情况之下。

  每次从营地离开,便会直奔庄子。

  半年之久的学习,学堂孩子们终点在哪,基本显现了。

  年纪小的,可以再等着看。

  大一点的,可实在耽误不起了。

  要真到了科举无望,再去寻其他谋生的营生,那黄花菜都凉了。

  朱允熥是能一直供着他们读书,可他们总不能一辈子读书,不成家立业,不赡养父母了吧?

  在和孩子,包括家长商议后,学堂成立了速成班。

  也算是职业学校一类,以职业技能为主,文化知识为辅。

  让孩子们像他们各自将来的职业规划中,迅速的学成就业。

  有算账先生,有粮库管理。

  种类不多,都是些既需要文化,但又不怎么难的。

  所有种种,均以服务庄子为主。

  将来就业时,庄子用不了这么多人,他们还可凭自己本事,去外面自谋出路。

  反正在他庄子干活的人,都是结算月钱的。

  除此之外,其余不少孩子们也都分了班。

  这些大多是以粮食病虫防治,灌溉基础理论,品种改进等方面的。这些内容,均由庄上的一些农户担任。

  为了广泛学习,系统应用,朱允熥又从外面找了几个有经验的农人。

  所有人均为学堂外聘先生,但授课内容,必须得经过相互探讨,达成一致意见时才行。

  但凡有出入,必须进行试验,哪怕得等数月。

  绝对不能按自己的经验,都去教孩子们。

  一个问题两种办法,该听谁的?

  另外,匠作类也在筹备当中。

  木工,瓦工等等都会囊获其中

  总之一句话,现在或许不算齐全,但将来的将来,百行百业都会囊括进来的。

  所有的科目,均聘有经验者传授。

  这些或许只是理论,但提早掌握了这些,就不至于让他们在前人走过的路上再栽跟头了。

  不管进入哪一行,都能快速上手。

  这也省掉了他们将来,当学徒浪费的那些时间。

  很多人还是脚踏实地的,子弟能趁着这个便利,迅速掌握一条谋生的路那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至于科举及第,他们可从来没敢想。

  很多人,都是冲职业规划去的。

  随着庄子学堂名声越来越大,外面的很多人都有送孩子学习的打算。

  让庄内孩子学习,那是给庄户的福利。

  不是庄子的人,那肯定不会让他们白学的。

  因而,学费,书本费,生活费是必不可少的。

  尽管如此,送孩子们过来的家长,还是很多。

  为了让普通人家负担得起,朱允熥并未定太高。

  他办这类学堂,是冲着长久规划去的,又没打算赚钱。

  每人每年,综合加起来也就两百个铜板。

  一个铜板两个馒头,一天至少得六个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