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3章 阎硕的要求_重生歌坛之隐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阎硕在华夏娱乐圈的地位是超然的,就是因为他毕生都在为华夏娱乐圈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阎硕年轻力壮的时候,适逢文娱开放,大量海外歌曲蜂拥而入。华夏人只知道港岛、台岛的歌曲好听,只认识那边的歌星。至于欧美——也许是因为听不懂,又或是在华夏人眼里的老外都长成一个样,所以他们对老外的歌曲不感冒。

  但无论港岛还是台岛,他们的歌曲在华夏大肆流行,这都不是什么好现象——这两个地方和华夏一脉相传,产出的作品却更加吸引人,那么长此以往,恐怕华夏的文娱还没开始,就会被彻底同化吧。

  在这其中,传媒体确实起到了屏蔽和过滤的作用,阻拦了相当一部分糟粕,但这效果治标不治本——华夏还是需要有自己的声音。

  于是阎硕对此现象陷入了深思——究竟是什么能让港岛和台岛的歌曲大肆流行?

  华夏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比如地方戏剧、比如诗词歌赋。但显然,这些曾经的文化正被炫目、直白的流行歌曲、节奏更快的电影电视所冲击。究其根源,并非华夏本土的文化不受欢迎,而是时代已经进步,传统文化需要新的包装。

  “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并非不吸引人,而是主题、内涵、品类不如人家。没有吸引人的形式和内容,那么产品将没有流行性——流行文化如果没有流行性,便谈不上流行,就更别提文化传播。”

  得出结论后,阎硕便开始了他十年的探索和创造——本身就拥有过人才情的阎硕想要摸索一套适合华夏文化的流行文娱,确实手到擒来。

  于是用了十年时间,阎硕创建了拥有自身文化底蕴的华夏流行文娱、发掘了诸如刘子良、孟子巍等一干核心制作人、捧起了北方、秦朝等一帮新兴华夏流行制造厂商。

  出自阎硕之手的音乐产品无论主题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却都拥有一个符合市场要求的特征——流行性。在吃透华夏市场后,阎硕的下一个目标自然是走向海外,但可惜,此时的阎硕已经快七十岁,想要完成这一壮举却力不从心。

  另外,互联网时代的开启也让阎硕感到无力——日新月异的文化变更让流行元素变得琢磨不透,这是阎硕所处的年代所不具备的。换句话说,阎硕真的落伍了。

  ……

  “江小子,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回答让我满意,那我就给你指个阳光大道——别说三个,你把全华夏适龄妇女都娶回家也一点问题没有!”

  江清川倒抽一口凉气:

  “阎老,你别坑我,虽然我还算帅气,但缺德的事咱可不干!……”

  “你……”阎硕一口气差点没上来:“我就打个比方而已,难不成你还真想?”

  “……”

  平复一下心绪后,阎硕才低声但字字铿锵地问道:

  “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