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一章 砰!砰!砰!_最佳导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一部老式或者新式黑帮片。”此前在媒体发布会里,王扬这么评价它。事实就是如此,如果说《无间道》是警匪斗智片,B版《无间道风云》是一部老式黑帮片,火焰版《死者》的重点介于两者之间,王扬当时说:“它会有一小部分黑帮犯罪内容,但从主题上来说,它讲的是身份和善恶,两个卧底被环境影响和变化,无论如何,它的娱乐性是非常高的,一部惊悚剧情片。”

  看着大银幕的影像、周围入神的观众,南希满脸享受的微笑,辛苦努力了这么久,正是为了这一刻的收获!

  这一段当然不是没有作用,相反它对整部影片和主题探讨起到重要的铺展,在工作传递意图的时候,她听神奇扬讲了很多。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的著名论断,霍尔巴赫、罗伯特-欧文等人亦有同类观点,这个命题是说人的道德好坏和才智高低,不是先天的,而是由后天环境和教育所造成的。

  它是爱尔维修等人对人的本性以及精神、观念的来源等一系列哲学观点所引出的必然逻辑结论,只说道德善恶方面,他们从感觉主义、或者说从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存在形式,因而有其不变的活动法则的观点出发,认为人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自然本性,那就是自爱(自私、利己)。“自爱”本身是没什么善恶的,让它在道德上走向善或恶的原因在于社会环境。

  哲学家们说的社会环境很大很大,包括社会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简单而言,人在生活经历中接触到的广泛方面从而造成的影响;而对于科林、比利来说,也就是他们从小生活的那一小块纽约街区。

  是什么造就了后来的科林、比利?在这个论调里,人的道德动机与目的是和人的利益紧密联系的,只要某种美德受到鼓励和嘉奖,人们就会顺应追求个人幸福的愿望和本性趋向美德、趋向善;所以好的政治法律制度是适应人的本性,惩恶扬善,因为它们使人和社会向善;相反做好事没好下场,杀人放火金腰带的话,就会向恶。

  换句话说,你做什么、怎么做能得到大家的表扬和认同、得到好处,你就会喜欢和追求做什么、并且那样去做,人在不知不觉中会被环境左右。

  所以在这个时候,科林的意识里认为恶就是好的,尽管他会读书够聪明,成绩优秀,本来可以不用走上黑路,他却答应做一名黑帮卧底;而比利认为恶是不好的,他一心想要做一个警察,摆脱祖辈的窘状。

  “我在你这么大时,人们会说,我们不是变成警察,就是变成罪犯,今天我要跟你说的是,当你面对着一把上了膛的枪时,差别在哪里?”只见大银幕上,黑帮老大对着少年科林轻轻地问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