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4章 尚温遇刺_反清:从大明秽土转生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轰隆隆的轰鸣声中,几门新型火炮不断的进行交替射击。

  炮手们熟练的进行着操作,一旁还有技术人员在统计相应的数据。

  如装填速度,射击命中率等数据。

  一发发炮弹落在靶场中间,爆炸声不断的响起,大地上炸开一团团火光。

  烟尘弥漫间,一座当做标靶使用的木质小楼被炮击所摧毁,破碎的木片迸射的到处都是。

  如果有人待在里面,早已被炸的死无全尸了。

  当然了,这次实验的侧重点并非炮弹的杀伤力,而是火炮的射速。

  比起此前前装火炮的时代来,现在明军的后装火炮的射速和之前比起来,快了足足有三四倍。

  就拿150重炮来举例子。

  此前的时候,在熟练炮手的操作下,150重炮的射速大概为三分钟一发。

  但新型的后装火炮的射速,却是达到了差不多一分钟一发的射速。

  也就是说,等明军列装新型火炮之后,只要使用原来的三分之一数量的火炮,就能达到原有火炮的火力密度。

  这对军队后勤而言,是一件相当友好的事情。

  还有就是,随着金属冶炼工艺的不断进步,特种金属的应用。

  现在大明的兵工厂都在尝试着,用更薄的炮管,去承受更高的膛压。

  这也使得明军的火炮重量进一步降低,火炮自重和以往比起来,最少轻便了好几成。

  除去这些后装火炮之外,其实还有一门前装火炮也被送来让朱靖垵过目。

  这是一门典型的迫击炮,前装,单发,金属定装弹药,可以打曲射弹道。

  在山地战,堑壕战,要塞攻坚等相关类型的战役中,能够发挥出相当的作用来。

  明军兵工厂对他的定位类似于传统的臼炮!

  其结构也很简单,一个底部带有撞针的炮管,一个钢制底座和炮管支架,仅此而已。

  炮弹被从炮口装填,以自由落体向下,弹体尾部的底火在惯性和重力的作用下,撞击炮管底部的撞针,引爆发射药,然后发射。

  使用起来和后世的迫击炮并没有什么区别。

  惟一和后世的迫击炮不同的是,明军兵工厂所研发的这一门迫击炮的炮管壁较厚,平均厚度达到了五毫米。

  迫击炮的炮管用的压根不是轻薄的无缝钢管,而是传统的火炮炮管。

  当然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金属强度不够,做不出合格的无缝钢管,为了防止火炮炸膛,也只能是采用加厚炮管的方法。

  总得来说,虽然火炮自重的增加使得火炮的使用颇受影响,但在这个时代,这依旧是一样堪称划时代的武器。

  对此,朱靖垵还是很满意的。

  朱靖垵在结束视察之后,又敲定下来了一系列的订单,交给了兵工厂去生产。

  除此之外,朱靖垵还鼓励各兵工厂继续研发创新,生产数量更多,更为先进的新型武器。

  只要他们能生产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