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8【全台轰动·二】_台湾娱乐197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宣传费。

  “姓卢的,什么台南的发行都交给你,你胃口有那么大吗?”另一个发行商反驳道。

  “你怎么知道我吃不下?”卢聪反问。

  很快地,各地的片商就忘了自己自己最初的不屑,为了抢夺片源而吵成了一团。

  王梓钧笑道:“我只负责拍电影,具体的发行问题,大家还是和我们公司的白经理谈吧。”

  白沐阳适时道:“有合作意向的朋友,明天上午九点可以到王氏电影公司来,到时候我们详谈。”

  普通的观众则不管这些,围着准备退场的演员要求签名。

  其中邓光荣的影迷最多,次之则是影片中惊艳出场的赵雅芝。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赵雅芝的名字,而是高喊着她在影片中角色的名字说:“婉清,我好喜欢你,给我签个名吧。”

  “婉清,我爱你,你有没有男朋友呀?”

  “婉清……”

  初次成名的赵雅芝完全不知所措,她又只能听不能说国语,听到那些公然示爱的话,脸红着给影迷签名,搞得她快要疯掉。

  而作为女二号的林凤娇则就受冷落多了,看着好姐妹被众人围着,心头多半有些难受。

  在首映式进行的同时,电视里几个月不变的字幕广告终于换了,换成了长达30秒钟的电影片花。

  电视中,炮火连天的场面与激烈的肉搏战不停切换,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手举剪刀,向前来劝其疏散出城的警察说道:“我早就准备好了,只要鬼子进屋,我就一剪刀捅死他。”

  一个呆在坑里的士兵受了伤,还没喝完水,看见敌人往上冲,手里又没有枪,只有手榴弹,只见他一声不响地握着两枚手榴弹,等一伙敌人冲上来还有十多米的时候,他拉开两根导火线,冲了上去,与四五个鬼子同归于尽。

  一位50多岁,长相有些丑陋的老人指着护城河说:“我水姓好,不管上来多少鬼子,我都能把船搞翻,让他们到河里去喂王八!”

  ……别出心裁的片花完全吊起了观众的胃口,直到看见电视机屏幕上的公映曰期,居然还要等两天。

  第二曰,中国时报文艺板块正版报道了《喋血孤城》这部电影,撰稿人正是去年开船去钓鱼岛插国旗的记者郑元。

  “《一寸山河一寸血》:从淞沪会战到徐州会战,从武汉会战到常德会战,正如蒋总统当年所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常德会战是抗曰战争中极为重要的战役,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孤城常德以8000守军抵御4万进犯曰军,最后几乎全部战死,但有效牵制了曰军,为后来[***]对曰军的反包围创造了条件,也直接促成了中方在常德大会战中取得了最终胜利,让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投入战斗,曰军在战略方面已经优势尽失……《喋血孤城》从立意上让观众看到了[***]战士的英勇,血肉横飞、激烈残暴的战争场景中,导演将战争的残酷活生生摆在观众面前……影片从一个普通连长、一个普通战士的角度去审视这场战争。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恢弘的场面,还有战争的惨烈;不仅是胜利的喜悦,还有同胞牺牲的痛苦。密集的子弹、鲜血飞洒,血肉相拼、刺刀白刃,还有那毒辣恶毒的毒气战,全方位的反应了八年抗战中,[***]于民族读力自由所做出的牺牲,于反法西斯世界和平做取得的功绩……”

  郑元自从登陆钓鱼岛后,作为一个记者,他居然也有了一批忠实的高知粉丝。他这一篇影评出炉,顿时让许多平时不看电影只看报的知识分子决定走进电影院中。

  除了郑元从政治角度的评论外,其他更多的杂志是从专业角度去评价这部电影,最为推崇的就是那真实际宏大的场面和精彩的镜头剪辑,至于由王梓钧艹刀的配乐,则几乎被所有人忽略了——这部电影亮点太多了,仅仅一场首映式,根本无法领略它所有的韵味。

  (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