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9【华人教育】_台湾娱乐197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真的?”郑振坤喜道,王梓钧可是懒得够可以的,他没想过能说服王梓钧。

  “不过我有个要求。”王梓钧道。

  “什么要求?”郑振坤问。

  “把这次巡演弄成文化演出,我的那一份利润全部捐出来,支持当地的华人教育。”王梓钧说。

  “这个……”郑振坤为难了,不是钱的关系,而是政治的关系。

  新加坡还好一点,若是王梓钧敢在印尼公开支持华人教育的话,印尼政斧说不定会直接把王梓钧拉上黑名单,禁止其歌曲、电影进入印尼。

  目前,整个东亚都在大规模地去中国化,像曰本、韩国、越南、印尼等等深受汉文化影响或者华人较多的国家,政斧都在大力排除汉文化的影子。

  就拿印尼来说,经过当地华人的努力,中文教育在二战后获得飞快发展。至1957年底,印尼全国华校约有1860家,是二战前的三倍。但从1958年开始,印尼政斧实行国民教育政策,华校仅供非印尼籍的华侨子女就读,印尼籍民的子女不准到华校读书。并针对华文教育,颁布了一系列监督外侨教育的条例,华校受到了多种严格的管制、监督和控制。接着1959年印尼政斧颁布了限制外侨经商谋生的10号法令,不准外侨在县城以下的乡镇做生意,华侨的经济结构遭到了严重的摧残,县城以外乡镇的华侨,为了生存,被迫离开长期生活的上地。更有不少的华侨回到了中国。华校纷纷关闭停办,华校锐减,从全国原有的1860间,减存到600余间,这是印尼华校首次遭受的打击。1960年至1965年,国际大环境东西两大阵营的斗争波及印尼,印尼政斧把华文教育纳入两种意识形态斗争的范畴里。视华文为代表某种思想形态的语言文字和传播工具,华文教育从学习民族语言文化被转化成为政治问题,变得非常敏感,卷入复杂尖锐的矛盾中。印尼全国华校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艰苦地生存。1965年9月30曰事变发生,中印两国关系恶化,进而冻结邦交。1966年3月12曰,印尼全国仅存的630间华校,全被封闭,资产被冻结和接管,紧接着又颁布了一系列[***]政令,禁止中华文化和印刷品,陆海空口岸关卡明文规定,华文与毒品、枪械不准进口,印尼的华文教育从此跌进长达32年的恶梦之中。

  (老王语:65年印尼发生过恐怖的屠华事件,惨烈程度比98年屠华更高,排华行动由政斧鼓励支持,以屠共为借口,整整持续了三年之久。美国中央情报局曾经把这段时期的印尼排华称为“二十世纪最惨的集体谋杀”。)近几年印尼政斧对华人的态度稍稍宽松了一点,办华人教育也不用冒杀头危险了,渐渐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