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章 开拓母虿_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章开拓母虿

  意念一动,一只体型甚至比海神盔虾还大出几分的巨虫摆动着五对桨状划水足与宽而扁平的扇状尾部,从摇曳的海林檎簇群上方游过,又一次投下一片阴影。

  巨虫的本体上还能看出些羽翅鲎的特征。但其宽阔的身躯,没有尾刺也没有弧形凹陷的扇状尾部与更为发达的桨状划水足让它看起来又与后世志留纪的翼肢鲎类有几分相似。

  但其又具有从未在任何板足鲎类身上出现过的特征。例如头部下方生着的三对仿佛缩小版羽翅鲎镰肢,还向下垂着长长须状物的附肢,硬要说的话,与蟹体鲎的头部附肢有些相似,但向下垂的须状物,却从未有任何近亲具有类似的结构。

  不必说,这只“缝合怪”板足鲎类,自然是林易利用母巢的基因编辑能力所创造出的。

  仅表面上,它就用通过三叶虫基因实现的更多附肢特化出了整整五对划水足与三对摄食附肢,摄食附肢上,还加装了海神盔虾基因序列中获取的滤食结构,让其能通过摄食浮游生物满足营养物质需求。

  而这也仅仅是表面上的变化。在它比寻常板足鲎类更厚的体腔内部,林易还通过基因编辑手段,嵌入了此前一些来自房角石的基因片段。

  虽然作为原始的头足类,房角石身上并不具备后世头足类的很多“黑科技”,如变色能力,喷射墨汁,以及无脊椎动物中最发达的大脑。

  但它的基因序列,仍然提供了些实用的片段,让林易得以创造出这只巨虫。

  首先是头足类的喷水推进系统,这套由喷管与水囊组成的结构被林易安装在了新模版的书鳃附近。

  由于其体型够大,巨虫体内两侧分别具有一套这样的喷水推进系统,与两侧成对的书鳃配合。流动的水流能让书鳃更高效的获取水中的氧气。

  同时,书鳃的结构也做了少量调整,让其可以以特定的幅度扇动,进一步加快吸入水流的被喷出的速度与喷水推进系统的持续时间,原理有些类似喷气式发动机的压气机结构,只是少了燃烧这一过程。

  当然,与喷水推进系统共同构成了角石类成功秘诀的另一个结构林易也没有放过,那就是角石空心壳体内的气室。

  气室的结构有些类似鱼类的鱼鳔,但更为复杂。气室间由隔膜隔开,还有输气管相连,让角石可以控制向壳体内注水或排水来控制沉浮。

  此结构被后世的鹦鹉螺完整的保留下来,也被仿生学技术运用在水密舱与潜艇压载舱上。

  作为节肢类,将角石壳体相关的基因片段嵌入基因序列中有些困难,但林易还是另辟蹊径,用体内的囊状结构作为气室,由被包裹入体内的,经过改造的书鳃作为隔膜,让这只体型比肩海神盔虾的巨大板足鲎类个体能轻松漂浮在水中。

  这两套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