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3章 渡河突袭_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3章渡河突袭

  为了容纳尽可能多的发射药与弹药,狂齿锯蚁的消化系统被林易尽可能的简化。

  并且由于后世蚂蚁的嚼吸式口器结构有些复杂,在上颚节往后,本该是下颚节等的生着组成“吸管”或“舌头”的下颚的位置,林易简单的安装了咀嚼式口器的颚基与类似螯肢的结构,能有限的起到将食物送入口中的作用。

  当然,由于消化系统的退化,狂齿锯蚁的主要进食方式还是通过与核心补给囊连接的软管结构吸食浓缩的营养物质,因此,这套结构的主要作用则是,辅助狂齿锯蚁吞下“弹丸”。

  而这些“弹丸”,则将由母巢直接产出-弹丸的本质,是结构特殊的卵,卵的外壳被极其厚重的外骨骼层包裹,而内部,却不包含发育为品级个体的胚胎,而是少量被分隔在两个腔室中的液体。

  液体成分自然是构成发射药的两种成分,由于卵并不受到林易的直接控制,他为其安装了一套特殊的“引信”。

  其实结构很简单,就是外壳内壁生着一些刺状结构,当弹丸命中目标,撞击的巨力会让刺将储存两种液体与酶的囊袋扎破,让其混杂在一处,开始发生反应。

  而这一过程是有延迟的,这正好让弹丸能在穿透敌方外骨骼后,在其体内爆裂,进一步加强杀伤力。

  不谈爆裂本身的伤害,爆裂后开花变形的弹头也能在敌方体内开出致命的空腔,造成恐怖的杀伤,损伤内脏器官,造成致命出血。

  在后世,这样的“开花弹”曾经被认定为违反国际公约的非人道武器,但现在,巢群间的战斗中,却没有人管这么多,高效的杀伤,才是最重要的。

  最终,狂齿锯蚁的主体部分长度被定在1.5至两米,算上六条发达的步足,其视觉效果与后世林易生活时代的大型猛兽相仿。

  两套肌肉系统与双层壳体,复合装甲式外骨骼带来的强大力量与防御力让其理论上可以轻松撕碎相仿体型的大型猛兽,由于生体火器的存在,即使面对手持轻武器的人类,也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腹部生体火器的“口径”约在两厘米,也就是二十毫米左右,以后世人类的划分标准,已经可以被称为小口径炮。

  当然,由于发射药暂时无法与正经火药相比,这套生体火器的威力比起真正的二十毫米口径机炮逊色不少,但同理,后坐力也更小,以狂齿锯蚁的体型与肌肉强度,几乎可以将其无视。

  第一批共十只狂齿锯蚁很快就在陆地母巢中开始了生产,从海中运输上岸的充足营养物质让陆地母巢顺便生产出了一大批弹丸。

  同时,第二座陆地母巢也在探索工虿的辅助下开始了蛹化的过程,准备随后产出更多的狂齿锯蚁。

  这十只狂齿锯蚁很快在母巢内共生微生物的高效催熟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