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7章 寻找奇虾巢群_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7章寻找奇虾巢群

  自从在敌方母巢储存的基因序列中发现疑似奇虾巢群品级个体的基因片段,林易就又一次加快了对敌对巢群土丘群的搜寻与摧毁速度,试图寻找更多的线索。

  对于对方如何获得奇虾巢群品级个体的基因序列,林易有两种猜测。

  一是,该品级个体在因为某种原因自然死亡后被冲上海岸,被这个陆生节肢动物巢群捡到,并吸收了基因序列。

  根据推测,这个陆生节肢动物巢群的祖先,或许是类似直虾那样的形态,生活在沿海的潮间带,捡拾被冲上海岸的海洋动物尸体,啃食岸边的原始苔藓植物。

  这点从它们的母巢结构依然保持着海中母巢的形态,但却并没有强力的水中战斗品级上便能得知一二,早期,它们的母巢大概率是依然安置在水中。

  后来,或许是大灭绝后环境变化的影响,它们渐渐深入内陆,并在岸上建立起土丘群结构,帮助母巢锁住水分,终于整体大部分脱离水源。

  而第二种可能则是,奇虾巢群进入淡水,在河流中与这个陆生节肢动物巢群的如中突怖蛛之流半水栖品级个体发生战斗,最终留下了这具尸体与基因片段。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仅有这一明显的战斗品级出现在对方母巢的基因库中,就意味着奇虾巢群与陆生节肢动物巢群的争斗中,就算没有占据优势,也是有来有回。

  在大灭绝后,林易主要搜索富饶的浅海区域,其次是开阔且浮游生物密集的的远洋,还真没有大范围细致搜索过淡水水域,仅仅是覆灭敌方巢群的同时顺便探查一番。

  毕竟,这个时代的淡水生态系统确实并不完善,一些奇奇怪怪的捡垃圾底栖生物之外,就剩下洄游鱼类等,而顶级掠食者仅有斯氏鲎一种。

  淡水中,虽然竞争压力相较浅海珊瑚礁地区小出不少,但相对的,实物资源也是更少的,对竞争力较强的巢群来说,放弃海洋中的基本盘,遁入淡水,明显是不划算的。

  如果说躲避竞争,但能与巢群竞争的,只有另一个巢群,但在直螺角石巢群覆灭后,林易却再没见过别的海生巢群,除了他自己。

  而他自己又已经和奇虾巢群建立过联系,并互不干扰,更何况大灭绝之后,他和对方就再没碰过面。

  林易此前也能没有想到过,奇虾巢群有可能会遁入竞争压力较小,但相对的资源也更少的淡水发展,这无疑对发展是不利的。

  此时,他才反应过来,后世,巴氏申德汉斯虾的化石在莱茵河畔出土,证明其也是一种淡水奇虾,泛节肢类,确实能很好的适应不同的盐度。

  如果奇虾巢群真的与申德汉斯虾同样遁入淡水,在海洋中搜索不到任何踪迹,也就可以解释的通了。

  但还有另一个问题摆在林易面前-母巢储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