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9章 光合作用_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9章光合作用

  因为动物与植物早在单细胞时代就已经分家,相去甚远,想要将动植物的基因序列进行整合,是十分困难的。

  但并不是没有什么“曲线救国”的骚操作-例如后世的一些海蛞蝓,主要是囊舌总目,就能通过一种被称作盗食质体的行为,从食用的藻类中获取叶绿体,并储存在自己体内。

  这种行为在微生物中并不少见,但在宏观生物中却是独一份。让这些海蛞蝓成了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动物,在整个动物界,都是特例中的特例。

  正常情况下,叶绿体的存活需要与植物细胞核中特殊的基因编码相互作用来维持,但这些海蛞蝓却能让叶绿体在自己体内存活,原理不明。

  维持细胞并代谢光合产物,这让囊舌总目也被称为太阳能海蛞蝓。

  但实际上,囊舌总目中,大部分类群的光合能力都很差-这些叶绿体只能在体内存活短至数小时,长也最多数月的时间。

  其主要原因是,海蛞蝓体内的叶绿体,终究还是无根之木,没有抵抗强烈阳光的机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会很快被晒死。

  大多数情况下,光合作用在这些海蛞蝓的生存过程是一种应对饥荒的后备手段,而并非主要的营养物质来源。

  大部分时候,这些海蛞蝓还是靠直接进食藻类来生存。不过,这其中,却也不是没有例外,那便是被称为完全光合动物的绿叶海天牛。

  海天牛科,也被称为盘鳃螺科,是囊舌总目下的一个科,也是整体光合实力最强大的一个类群。

  盘鳃螺科具有特殊的皮瓣结构,搭配它们储存在体内的植物叶绿体,让它们形似一片活的叶子。

  这些延展开来的皮瓣结构可以调节叶绿体受阳光照射的程度,防止没有藻类细胞支持的游离叶绿体被破坏。

  并且,这其中,有一种被称为绿叶海天牛,或者绿叶盘鳃螺的物种,却实现了完全的光合化,能在几乎不进食任何食物的情况下几乎存活完一生。

  该物种的体内,具有能自主生产叶绿体的蛋白结构,虽然依然不能无中生有,但一旦在食物中获取了必要的叶绿体,就能不断的自主进行生产,供应自身生存。

  但此时,这一切说再多也是白搭-因为,囊舌总目,甚至整个海蛞蝓类其实是十分年轻的类群,根据后世的研究,再追溯也不过追溯到白垩纪早期。

  因此,林易只能自己摸索,但最近,他还真摸索出来了从藻类中获取叶绿体并利用现有的一部分叶绿体持续生成叶绿素的特殊蛋白。

  也就意味着,巢群终于可以自主进行光合作用,不再需要依赖种植或养殖,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

  相关的基因序列第一时间被林易同步至所有母巢中-由于只是现有基因序列的组合排列魔改,并没有新的基因片段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