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8章 影蛉_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8章影蛉

  步足很简单,几乎可以照搬狂齿锯蚁的步足结构,稍加修改,让其在仅有四条的情况下能支撑起比狂齿锯蚁更大的身躯。

  因为新品级与螳螂有需求上的不同,其附肢结构无论如何也不会像螳螂,包括接下来的膜翅与身躯结构。

  除去一对发达的,似乎已经不能再被称为捕捉足的刃肢,以及同样的三角形头颅,新品级的外形,已经不再像螳螂,而是更像一种被称作螳蛉的小型昆虫。

  这种小型昆虫与常见的草蛉是近亲,但却生着类似螳螂的捕捉足与细长前半身,在后世,是趋同进化的典型案例之一-虽说根据化石记录,螳蛉的出现比螳螂其实更早,谁抄谁,还尚未可知

  有了这种既视感后,林易发现,螳蛉的身体结构,某种意义上比螳螂确实更为适合放大为新品级的原型,例如它们比螳螂更灵活的捕捉足结构和更发达的膜翅。

  有了一个外形模板后,接下来的基因序列编辑,就简单了许多,对实现了基因语言化的林易来说,难度也就比游戏捏脸难的有限。

  两对膜翅,林易采用了类似魁翅俯冲者后翅的外形,但整体更为圆润,前长后短,呈现与后世螳蛉的翅膀相差不远的外形。

  而依然是根据惯例,附肢与体内安装了内壳体与双层肌肉系统,以及要害部位,前肢内缘的切割刃处安装了含矿物特殊外骨骼成分,让这对刃状附肢能轻松切开同时代生物的骨骼与肌肉。

  这让新品级即使多数情况下单打独斗,也能轻松跻身这个时代的食物链顶端。但为了以防万一,林易还是打算,为新品级安装一些特殊的功能。

  首先,目光移向腹部末端-后世的螳蛉除去与螳螂趋同演化,还有相当一部分种类以被称为贝氏拟态的方式拟态黄蜂的体色,来避免遭到捕食。

  螳蛉本身,是没有蛰针的。但新品级,林易却准备为其加上一根蛰针结构,以起到面对强敌时的自保作用。

  这根蛰针注射的,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毒液,而是大量母巢中那种类病毒微生物结构,但此时,这些类病毒微生物的作用将起到很大的变化。

  它们将直接攻击细胞,特别是那些敏感的神经细胞,造成强烈的痛觉,以起到驱赶的作用。若是面对打得过的对手,也可以直接从细胞层面将其溶解,毁尸灭迹。

  除去战斗结构,作为一个侦查品级,观察结构也同样重要。

  螳螂和螳蛉都拥有发达的复眼,而复眼结构,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林易已经相当精通,一对发达的复眼很快设计完成,安装在新品级的三角形头颅上。

  随之确定的,还有一对特化的单眼。而与狂齿锯蚁同样,这对单眼将具有微光夜视功能,用于在夜间视物。

  其实本来,林易是打算更进一步,为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