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0章 生体火箭_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210章生体火箭

  生体火箭,一个听上去就几乎不可思议的词,在林易这里,终于是成为了现实。

  从外表上来看,这个生体火箭的外形呈现圆锥形,类似当年的角石壳体-事实上,林易也正打算将其命名为-“房角石号”。

  这个名称,是纪念他来到四亿年前后,第一次发现房角石尸首时的那种震撼感,让他开启了从晚奥陶纪至今,从最初几只拥有空间突触结构的巨型羽翅鲎个体至今各种品级個体,一统海陆,展望太空的征途。

  同时,也是纪念当年与直螺角石巢群紧张而又残酷的军备竞赛,又或者说,纪念那个群魔乱舞的早古生代。

  此时,“房角石号”庞大的,一如当年角石的银白色带着红色条纹的壳体矗立在一个由陆地母巢结构改进而来的发射架上,笔直的迎向天空。

  发射架由三条附肢结构特化而来的高大固定吊臂组成,而发射架下方则有大量没有活细胞组织的外骨骼结构组成。

  这些外骨骼结构内部含有的矿物质离子与特殊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惊人的耐热性,但对火箭发射的高温来说还是不够的。因此,其底部是一个巨大的,蓄满水的水池,当火箭发射,尾焰便会将池内的水蒸发,吸走大量热量。

  同样的,“房角石号”身上,最需要承受热量的喷口部分,也进行了类似的处理。

  外骨骼表面,覆盖着多层类似鲨鱼盾鳞的鳞片结构,这些鳞片结构是由熔点沸点都较低的矿物质组成。一旦尾焰开始喷射,便会直接升华为气态,带走热量。

  同理,会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承受热量的火箭壳体也采用类似的多层盾鳞设计,以尽可能的减少材料需要承受的热量。

  当然,内层自身的壳体结构也仍然能承受相当程度的高温-因为是第一次正式的发射,林易为大部分指标都预留了较大的冗余,以提高容错率,以防万一。

  火箭燃料方面,林易选择了较为容易获取的液氢作为燃料,而液氧作为氧化剂,分别储存在两个类似发射药结构的腔室内,利用高压气体与肌肉结构将燃料与氧化剂汞入反应腔之内。

  反应腔内,也并没有细胞组织存在,全部由耐热外骨骼结构组成,以承受燃烧的高温。

  而液氢与液氧的提取,则是采用生物电流直接电解水,将其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再持续压缩为液态,储存在低温高压环境下。

  这样的结构,在整个“房角石号”身上并不只有一处-林易参考后世多级运载火箭的理念,为“房角石号”在身侧设计了一圈可分离的助推结构。

  这让“房角石号”与后世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