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1章 前往小行星带_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221章前往小行星带

  火星表面,大量生体电磁炮结构朝天空中竖起,利用特殊的炮弹将大量浓缩营养物质运输上太空。

  一个巨大的蛹囊结构渐渐成型,不时有炮弹曳着尾迹划破火星稀薄的大气,进入太空,改变轨道,通过特殊的开口构造进入蛹囊结构之中,溶解自身,成为太空生物的一部分。

  设想中,这种萝卜形的太空生物,只是个过渡产物,适用于恒星系统间的航行,因此,林易暂时并不打算为它们详细起名,只是简单的以编号区分。

  林易的最终目标,是进行恒星际航行,离开太阳系发展,但要完成这一目的,至少需要核聚变反应堆与配套的推进系统,而可控核聚变的实现,现在还没有任何眉目。

  不过,林易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而目前,有了太空生物的存在,很多此前并未探索的系内行星,在核能火箭引擎的续航能力下,也可以进行探索,甚至殖民。

  但目前,林易暂时并不打算对木星以及更远的行星进行殖民,目前,他的重点,还是放在继续考古上-火星上的巴奥遗骸,发掘的已经差不多,接下来,便是曾经的第五行星,也就是现在的小行星带了。

  以此前从地球发射的传统化学能火箭的水平,飞到小行星带相当费时费力,并且有效载荷很小,绝大部分质量都将是燃料与氧化剂,也就是推进工质。

  即使从火星发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因此,装备核能火箭推进器的太空生物,就将成为接下来运作的核心。

  太空生物的体内没有专门的运载空间,,其运输是基于一个特殊的附加囊状结构-而由于太空中并不需要考虑阻力等问题,以太空生物四台核能火箭引擎带来的强劲推力,足以负载一个极为硕大的运载仓。

  运载仓整体呈现囊状,质量达到太空生物的将近一半,被特殊的结构挂在太空生物身下,内部充满大量被隔膜与瓣膜结构隔开的浓缩营养物质。

  而确切说,每個隔仓内部,都是一个可以独立降落星球表面的空投囊结构,内部包含的营养物质足够蛹化为一座小型母巢。

  当然,这套结构,更对是为了未来大量登陆其余的类地行星开发的,如果仅仅是对小行星带的开发,并不需要如此多的空投囊结构。

  但第一个运载仓结构还是随着第一只太空生物的蛹化开始生产,并准备在太空生物完成生产后同时投入使用。

  一段时间后。

  在来自火星源源不断的营养物质供应下,第一只太空生物很快便完成了蛹化,庞大的身躯在多层黑色素的作用下呈现出明显的黑褐色,一时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