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8章 三体竟是我自己_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高,无法被利用,只能浪费的废热也更多,因此不适合作为隐蔽的结构使用,曾经太阳系防御系统的那套结构不完全适用。

  不过,在参考了埃兹基文明的太空战理论后,林易有了些新的,关于防御系统布设的想法-全新的防御体系将由在明处的武装太空站或者说太空堡垒,以及在暗处的一次性打击机构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也就是明面上的武装太空站,与其说是空间站,不如说是一种高度特化火力与防御,牺牲远距离直线航行能力的战舰。

  是的,这些武装太空站,在具有主力星虿级火力和护航星虿级防御的同时,甚至能进行小范围的概率云机动,代价便是远距离续航能力的严重不足与直线航速慢的令人发指。

  其具体结构有些类似曾经直螺角石巢群的漂浮母巢,大致呈现五角星形,星形的每个突起末端都安装有一门类似星虿副炮,也就是类似眼球,但配套的大型激光器威力甚至比主力星虿的主炮还要胜出一筹的定向能武器球状聚焦结构。

  结构下方伸出一些类似笔石滤食结构,但又更像附肢,且更短的结构,末端同样是球状聚焦结构,作为副炮与点防御阵列存在。当然,近防阵列的核心,即直角石型拦截弹与微化星虿同样大量搭载。

  这些大小仅次于太空电梯末端空间站的防御平台将主要位于一些要地,如行星轨道外侧,又如超空间航道口区域。而行星近地轨道则由一种类似的防御平台结构守卫。

  这些结构的外形与前一种相差不大,但末端是大型的电磁轨道炮,同时还搭载大量袋角石三型核聚变导弹,并且自身的防御水平也是顶尖级别,对于需要突破近地轨道防御的敌方护航舰来说也是难啃的骨头。

  而在暗中的防御结构,设计理念有些类似地雷。但它们的杀伤手段不再是爆炸,而是一次性的近距离动能攻击。

  在太空中使用传统的触发式地雷或者说空雷根本是個蠢的不能再蠢的方法,即使地雷具有短距自导航行能力也是一样,木形成集群的小型结构一旦暴露,想要突破舰队的密集主动防御系统几乎是痴人说梦。

  因此,林易为这些暗雷结构安装了一门尽可能大的电磁轨道炮,体内拥有勉强能驱动这套系统发射一两次的电板柱器官与能量储备,外表则包裹着一层太空菌毯结构用于获取能量。

  为了尽可能的保持隐蔽,该结构不能安装任何会发出热量的反应堆,只能依靠热能,光能与辐射能驱动电火箭引擎,进行简单的转向瞄准。而一旦开火,热辐射出现,使其暴露在敌人面前,也就意味着没有再开出一炮的可能。

  设想中,这东西更像是太空版的RPG,或许正面完全不是坦克或者现在的战舰的对手,但完全可以依靠数量优势,隐蔽优势与信息优势埋伏,并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在近距离对着对方开火,随后用完即弃。

  只是,构想着半人马座三星的防御系统,林易不由得有种奇怪的既视感-大战将临,还在半人马座大兴土木,合着,三体竟是我自己?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