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82章 二十四功臣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者,比较模糊,但按当前之法,起码得有功臣封号。功臣封号却也不轻授。

  当初的四十八位实封功臣,去掉国公以下爵,再去掉没有功臣号的,再把如裴寂、封德彝这样获罪削爵的去掉,其实已经没有多少了。

  当年,这几年实封功臣也还是有新增的。

  李世民于是坐在那里跟宰相们商议许久,最后拟出了一份最新的世封功臣名单,同样是二十四位。

  “太尉、齐国公秦琼,为松州都督,封国于齐,为公国,开国建衙!”

  皇帝亲拟秦琼为二十四世封功臣之首,对于皇帝定秦琼第一,倒没有宰相表示异议,因为惯例,是按最高官职排名。

  先前皇帝令修氏族志,便也是尚官,如今也是一样。

  秦琼身上顶着太尉这个正一品职,是三公之首,当之无愧的功臣第一。

  “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海宴州都督,封国于赵。”

  “司空、许国公高士廉····”

  “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

  “检校司空、卫国公秦琅······”

  “开府仪同三司、河间郡王李孝恭····

  杜如晦虽然已病逝几年,但他也是贞观九年的实封功臣,而且当初论功第一,死后还追赠司空,所以这次李世民还是将杜如晦也列入实封名单,许其子承袭。

  同样的还是殷开山,这位也是当年的开国功臣,这次也被李世民特列入名单。本来当年秦王党心腹刘文静,也有资格入列的,可因为上次他儿子刘树义犯事,被皇帝已经夺去爵位,故此这次遗憾没能入选。

  李靖、杨恭仁、房玄龄、侯君集、尉迟恭、张亮,李神通、李道宗、李绩、柴绍、萧瑀、宇文士及,段志玄,程咬金,刘弘基,张公谨,屈突通。

  总共二十四位功臣,已逝四位。

  以本人所任最高官职排序,同样官职则以散阶本品高低排序,若散阶再同,则以宰相职排前,若再相同,以食邑数高低排。

  长孙顺德运气不好,两次削爵罢官的他,这次没被李世民念起旧日功劳,先前已经得过世封的他,被削爵收封之后,这次也没再给他机会。

  功臣名额给了已故屈突通,当年李世民陕东道行台的兵部尚书。

  宗室里有李神通和李道宗,还有赐国姓的李绩。

  李神通已经去世,这次也仍然名列世封,许其嫡长子承袭爵位和封地。

  这个名单与历史上的凌烟阁功臣名单有些差入。

  魏征、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几位凌烟阁功臣没能入列。

  魏征和虞世南都是因为此时爵位还没到国公,功绩也不够,刘政会虽是皇帝心腹,但也还仅是郡公。至于唐俭,这位太上皇心腹老臣,在贞观朝还没怎么找到位置,始终在核心边缘徘徊。

  ·······

  “臣认为应当择一位能打的功臣分封于洱海。”萧瑀奏请。

  洱海是云南的核心地区之一,也处于交通要道之上,是蜀地入天竺的商路必经之地,甚至从蜀地去安南,有一条商路也是要洱海的。

  这里最早是昆明族的属地,后来昆明族被赶到了滇池一带。

  西汉武帝曾试图打通前往天竺的身毒道,发巴蜀兵数万人,以兵临滇,滇王降汉,西汉便在滇王统治区设益州郡。同年,派兵往击洱海大理地区阻挡汉使的昆明部落。

  此后,又数次派兵往击昆明部落,数年后,复并昆明地,开始在大理地区设置了云南、邪龙等四县,正式把大理地区纳入汉王朝疆域。

  武德年间,韦仁寿招抚洱海诸部,置七州十五县。洱海周边较强大的六个蛮部六诏,各为一州。

  提到能打,李世民第一时间想到了秦琅。

  侯君集偷偷观察皇帝眼色,见状立马进言,“臣以为功臣中年轻而又能打者,莫过于卫国公秦琅也,仅是今年出巡东南,就已经先后为朝廷开拓金州卑沙,海东流求,可改封秦琅于洱海开国!”

  “有卫公封镇洱海,定能保洱海六诏诸蛮无人敢作乱!”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