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05章解决问题10_革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术,都有三四十人观看。主刀的医生与护士加起来也就是四五个人,其余的都是医学专家与其他外科医生。

  当每一台手术结束后,看着病人安详的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室内掌声如雷,这些被形容为铁石心肠的外科医生都不禁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几百年来,无数医生都期待出现一种能够令病人在残酷手术中沉睡的药物。当这个梦想终于变成现实的当下,没有任何医生能够不高兴。

  除了欢喜之外,外科医生们也的确没有其他的感情。

  当然,这些只用一个小箱子就运回来的药物迅速得到了定价,其价格已经超过同等重量的白银。

  在东印度公司的伦敦总部,东印度公司头目找了几个人私下谈话。很快,几人受命而去。

  《每周新闻》的总编辑在自家喝着朗姆酒,与东印度公司的人谈着最近发生的奇闻异事,听到竟然出现了令人切开肚子而继续睡着的药物,这位哈哈大笑起来,“这是哪里来的灵异故事。”

  东印度公司的人员淡然一笑,“阁下,您认识王尔德医生么?”

  《每周新闻》的总编辑收起了笑容,他当然认识王尔德医生。面前这个东印度公司的家伙说的话可以不信,如果王尔德医生也这么说的话,那就不能不信。

  东印度公司的人员心中暗喜,看来他的任务要完成了。1621年8月13日,英国出版商尼古拉斯·鲍尔尼和托马斯·艾克尔在国王的特许下,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又称《新闻周刊》),英文News作为新闻之意,第一次用于刊名。该刊的内容取材于荷兰的新闻书,主要是国外消息。

  吗啡这样的药物需要的是宣传,东印度公司已经有段时间拿不出什么激励人心的真正发现了。让《新闻周刊》发布新闻的话,局面可就完全不同。

  总编辑第二天就亲自去见王尔德医生,却得知医生正在做手术。总编辑本想等一会儿,却想起此行的目的,就问道:“难道是那种可以让病人不动的手术?”

  “是的,阁下也听说了此事么?”医院的人员说起这个心变化,满脸都是自豪。

  总编辑想了想,拿出了一枚小银币在手中抛了抛,“能让我也去看看么?”

  事情如东印度公司所期待的,几乎在同一时间,《每日周刊》《牛津公报》《评论》,三份报刊上都介绍了最新的麻醉药物。

  1665年,著名的《牛津公报》创刊,后来改名为《伦敦公报》,并作为政府公报。

  1704年,著名作家旦尼尔·笛福创办了《评论》周刊,该刊作为政论杂志的鼻祖,也颇有影响力。

  三份报刊上都出现了关于麻醉剂的消息,事情就不再限于只有医学界一部分,也不再限于东印度公司或者一小部分英国上层社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