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八四章 双李之争_香江大亨传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苑酒店、新城市广场的股份。郭氏宝刀不老,再显神威。

  天有不测风云,1990年10月30日,郭德胜心脏病突发下治,享年79岁。

  庞大的事业由他的三个儿子继承,据香港《信报》1995年1月3日报道,“排名第三(第一为李佳成家族、第二为凯瑟克家族)是郭德胜的三个儿子郭炳项、郭炳练、郭炳姜,又较1994年升一级,主要是旗下新鸿基地产市值仍达一千亿港元以上,继续保留香港最大地产公司的地位,郭氏三兄弟家财仍由一个基金管理,市值四百八十亿港元,仍是香港最富的家族。”

  昔日三剑客,迄今唯李兆集一人仍活跃在香港商界。

  李兆集的座右铭是:“先疾后徐,先声夺人,徐图良策。低潮时吸纳,高潮时吐出。”

  李兆集慈眉善目,沉着稳健,但他一旦发威,便有“黑鲨”之势;李兆集不善辞令,口齿木讷,但他一开尊口,便有万钧之力。

  1972年,三剑客分家,李兆集获五千万港元的地盘、物业。这年底,他与胡宝星组建水泰建业有限公司,胡宝星任董事局主席,李兆集为副。

  时值香港股市“热得发昏”的时节,胡、李两人趁热将永泰上市。

  不久,李兆集趁股民头昏脑热之际,大量抛出永泰股套现。不久,股市崩溃,李氏又趁低吸纳。一抛一吸,斩获匪浅。

  李兆集不甘永泰的副职,于1975年成立恒基兆业有限公司,李氏自任主席兼总裁,股本一亿五千港元,地盘二十个,还是个未上市的私人公司。

  股灾之后,公司上市不似原来那么便捷,需耗费相当的时间、人力、物力。公司下上市,就无集资之便,难以借钱生钱。

  李兆集决定走捷径——借壳上市。他选的这个“壳”,便是他为第二大股东的永泰。

  李兆集以一些物业换取永泰一千九百万新股,成为永泰最大股东。他顺理成章成为永泰主席,胡宝星改为董事,大权旁落。

  1981年6月,李兆集抓住股市牛市和地产旺年的有利时机,趁热将恒基兆业上市,集资十亿港元。

  1988年8月,恒基兆业全面收购永泰建业,合组为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李兆集借壳上市,成为股市收购战中的成功典范。

  李兆集扩充地盘别出心裁,官地拍卖场上难见他的踪影。他是长年累月雇用“巧舌”游说;日楼业主出售旧楼,各个击破,然后将整幢旧楼拆卸清出地盘。

  李兆集扩充地盘别出心裁,官地拍卖场上难见他的踪影。他是长年累月雇用“巧舌”游说;日楼业主出售旧楼,各个击破,然后将整幢旧楼拆卸清出地盘。

  1995年人夏,香港马鞍山烽人骤起,李兆集建成新港城第四期最后一座楼字,李佳成在对面拥有海柏花园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