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九三章 杨协成_香江大亨传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初的心愿是希望三儿子学医,日后可以悬壶济世。

  于是在1947年送十五岁的杨至耀去爱尔兰都柏林的哥伦巴学院就读,谁知因为他在新加坡没学过拉丁文,不能学医,只好转学化学。

  杨至耀完成学业后,曾在当地当过3年化学分析师,其中一年半是在世界闻名的食品公司“雀巢”服务,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知不觉中,他“偷”学到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

  1958年,杨至耀学成归家。杨天恩见到这个成熟而学识丰富的儿子,高兴得不得了,早忘了当初希望他学医的心愿,马上建议儿子加入杨协成。

  杨至耀的几个叔叔也加以游说,于是杨志耀他欣然从命,担任了杨协成的化学分析师,随后接管了化验室,并逐渐参与经营。

  杨至耀的经商才能很快就显露出来了,受到新加坡工商界的重视。1964年始,他被委任为新加坡厂商公会执行委员会副会长、会长。并在1963年至1969年间,出任新加坡电讯局副主席又主席,1969年获颁公共服务星章。

  同时,杨至耀为“杨协成”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促进了“杨协成”的业务发展。

  如在1969年,经杨至耀反复劝说,“杨协成”集团宣布在交易所挂牌,成立杨协成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此举征集了更多的资金,避免了周转不灵,有利于大展鸿图。

  而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却为后来埋下了祸根,正所谓时也运也。

  1985年,杨天恩逝世,杨至耀正式出任公司的主要职务。此时他已在“杨协成”工作了二十七年,已是个眼光独到,经验丰富的成功商人。家族企业的重担,非他莫能承担。

  杨至耀出任掌门后,上承祖辈、父辈的管理经验,加以改进,推动杨协成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比如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杨家的第二代与第三代都是不遗余力的,甚至可以肯定地说,这是“杨协成”最大的经营特色。

  在杨天恩时期,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杨至耀时期,更加出色。

  1952年,“杨协成”在东马来西亚诗巫开设了第一家分行,专售酱油,生意兴隆。

  杨天恩再接再励,又在西马怡保设分行,后再建立了一家工厂。1962年,在香港挂起了招牌,1966年发展到了英国、美国、加拿大。

  而杨至耀继续执行这个开放式的经营策略,把目光投向了世界。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拓展非华人市场,进军美洲和向中国大陆投资。

  1988年,“杨协成”与另一家公司合组联营公司,向美加的纳比斯可集团收购:“重庆”商标;美国马里兰州一块公顷土地及工厂;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块公顷的土地及工厂;加拿大圣特里斯一些制造酱料的机械设备。

  此举对于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