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九六章 实惨_香江大亨传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止。

  王德贵起初连图纸都不会看。师傅悉心传授,徒弟虚心好学。

  约半年后,沈父感叹道:“德辉真聪明,日后一定会有大成就。”

  沈父没说错,王德贵果然日后成了大器。不过,王德贵的聪明,并非仅是熟悉建筑业务,而是他以建筑为跳板,跨入地产业。

  仅这一步之差,王德贵日后成为腰缠百亿的巨富,而沈父兢兢业业做到告老退休,仍只是殷实的建筑商。

  王德贵办事谨小慎微,故他开办建筑公司,力图拉师傅合作。

  沈父婉拒了,但又尽力成全他,为他物色一名可靠而又优秀的地盘工程师。

  可不到两星期,工程师就与老板王德贵闹翻了,愤然辞职。

  沈父甚为吃惊,究其原因,这位工程师道:“你那位徒弟,算盘实在是太厉害了!”

  据说,王德贵购买建筑材料要挑最便宜的,办公用品简陋得无法想象。

  工程师要用粗细不同的铅笔绘制施工图表,王德贵只买一支AB型的,并说:“若想粗,笔头就弄钝些;若想细,就把笔头削尖。”

  《南北极》杂志,曾刊登齐以正先生的一篇文章,言及王德贵的精明:

  他如此保守,按常规发展会极缓慢。但王德贵算盘极精,总能步步登高。

  他首先在1967年香江暴动时大量捡便宜地盘;其后,又在新界葵涌、荃湾等乡下地方,大量吃进廉价地皮。

  新界新工业居民区的不断设立,使这些被纳入卫星城的地皮身价百倍。

  地产商中,有的热衷豪华住宅,有的钟情高级酒店及商厦。

  他们同时都千方百计为公司建一幢招牌大厦。王德贵不想招风,长久未建招牌大厦。

  就他建的楼宇来看,也与他人一样“朴素”,用料不讲究,单位皆属中小型,地方也比较偏,售房对象自然都是普罗大众。

  他看准香江闹房荒的好市景,故他的“便宜货”也能卖出好价钱。

  1972年,华懋置业年盈利两千五百万港元;1973年四千五百万港元;1974年五千五百万港元;1975年已逾七千万港元。这个盈利额与同期的郭得盛新鸿基相等。

  而胡应项的合和,到1979年纯利才突破七千万港元大关。

  令人折服的是,王德辉未将公司上市集资,也未靠银行磅水,靠的是自有资金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

  到七十年代未,王德贵已当之无愧成为地产界的大哥,可与华资地产五虎将平分秋色!

  然而,王德贵在商界却默默无闻。除了有意购房的升斗小民外,地产界知详王德贵的,寥寥无几。

  1972年,恰和所控的置地欲收购牛奶。

  华懋与牛奶合组牛奶地产,对抗置地吞并。

  王德贵的大名首次见于大众传媒。不过,当时人们关注的焦点,聚集在怡和大班纽壁坚、牛奶董事长周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