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14章 唐军踪迹_终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方必然有唐军。”

  “殿下何以确定?”

  一名汉人文士从篝火边起身,走了过来。

  此人不过三十余岁,身材相貌俱是不凡,乃是忙哥剌的王相,李德辉。

  李德辉十六岁便为官。十余年前,汪德臣屯兵于利州之时,其军粮便是靠他调度供给,彼时他才年纪轻轻就已崭露头角,甚至引起阿蓝答儿的注意,钩考时将他下狱。

  忽必烈即位后,李德辉官任燕京宣抚使,不可谓不位高权重。

  他还是真金的老师之一,但忙哥剌被封为安西王之后,奏请以李德辉为辅臣,忽必烈遂命其为忙哥剌的王相。

  “老师请看这支箭。”

  此时忙哥剌本顺手要将箭抛过去,见是李德辉过来,又改成了双手递出,用汉语道:“我们前面似乎有唐军。”

  “唐军?”

  李德辉接过箭端详了一会,望向东面,道:“殿下不妨下令慢些行军吧,待我们的探马与陛下的信使到达再做打算。”

  小心肯定要小心的,但李德辉是持重之人,不会因为看到一支箭就大动干戈,提出的是稳妥的主张。

  “我听王相的。”忙哥剌应道,语气显得有一点文雅。

  但其实他并不像真金那般好儒学。

  他更像忽必烈,勇武、英气。

  他快二十三岁了,可其实是到了二十岁才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汉人老师,是真定名士李盘。

  因李盘曾当过阿里不哥的讲师,忙哥剌选择王相时,选了更擅实务的李德辉。

  可见他爱好的并不是汉学,而是那皇位。

  这些,李德辉当然能够看出来,平素只觉为难。但前不久传来的消息却让他改变了主意。

  燕王真金失踪了,甚至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而忙哥剌愈发表现出亲近汉臣的倾向,并提议东归。

  原话是“大元该先平中原,再安西域。我不愿当一个只顾着占领自己的兀鲁思的安西王,愿当我父皇的秦王,先复关中,再定江南,开一统盛世。”

  这个年轻人已懂得如何打动北地士大夫,而且他比真金更为英武、更得忽必烈欢心。

  李德辉已越来越用心地辅佐他。

  “殿下认为,东边的唐军会是谁?”

  忙哥剌踱了两步思考起来,前几日他已经得到了忽必烈亲征的消息,由此往下一想……

  “莫非是被父皇击溃的唐军溃兵?”

  “这是一种可能。”李德辉道,等了一会,见忙哥剌没有更多想法了,才继续道:“还有一种可能,唐军不愿让殿下率大军与陛下汇合,遂在前方伏击。”

  “哈?”忙哥剌讶然,道:“会吗?”

  “李瑕能有今日之势,不可以常理度之。”李德辉道:“不过,我们只要行军有章法,不掉以轻心,不疏于放出探马、不急功冒进,定不至于在这大漠之上中伏。”

  “王相说的好,我会听王相的话。”

  见安西王有这样的态度,李德辉不由颔首。

  ……

  征西域的十五万大军其实并不是一股脑地调回,而是心急的忙哥剌领着五万人在前面,脱忽领着包括奥鲁在内的七万人在后面,还留下了一部分暂驻在高昌的兵马随时可以抽调。

  忙哥剌行军不算慢,两日内又行了百余里。

  这日,忽有探马回来禀道:“大王,找到唐军了……”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