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6章 辽东战况(第三更)_重生明朝做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的,一是御林卫人数最多,二是因为孙传庭打仗非常稳,张之极性格台急招,卢象升的风格是那种硬冲型的。

  现在辽东需要的是稳,而不是正面硬刚。

  孙承宗道:“陛下,有一个坏消息。”

  “但说无妨。”

  “辽阳失守了,据前线传来的消息,毛文龙正在全面退回皮岛。”

  辽阳失守这个消息还是给朝堂的诸位大臣一些打击的,原本都打算大力往皮岛运输军队和粮食,来做辽阳的后背支援的。

  不过,就辽阳这件事,本身军委会里面已经分出了两派。

  一派是全力支持辽阳,一派是放弃辽阳。

  支持的原因就是辽阳乃是辽东腹地,广宁现在正在扼守,一旦辽阳也守住,就相当于将建奴彻底逼在了辽东北边了,辽南的广袤肥沃土地一旦落入明军手中,就可以建立根据地。

  而建奴失去了辽南的沃土,粮食危机将会进一步加深。

  放弃的原因是辽阳位于辽东腹地,从锦州出兵到辽阳路途遥远,随时可能被建奴截胡。

  如果运输军队和粮草去皮岛,进而支援辽阳,依然是路途遥远,后方调度困难,且毛文龙是一个不听调令的总兵,若是贸然往那里塞军队和粮草,有养军阀的危险。

  当然,关于这件事,朝堂上的大臣们也争论不休。

  而孙承宗则直接做了决策,不支援辽阳。

  结果现在失守了,一大堆的言官开始加班熬夜写弹劾的奏疏。

  新账旧账一起算,把孙承宗骂成国贼、汉奸!

  有人甚至说,一旦支援辽阳,辽阳守住,辽东一年之内可以全部收复。

  其他的大臣们也开始骂孙承宗,说他擅权误国,辽阳丢失是他一手造成的。

  只不过现在军权都收归到军委会了,连兵部也成了后勤部门,大臣们再怎么闹,也影响不到前方。

  孙承宗就是坚持不支援辽阳,那些大臣骂归骂,是绝对影响不到军务的。

  从这一点看,崇祯的权力改制,还是非常靠谱的。

  看着孙承宗已经苍老疲态的面容,崇祯站起来,走下去,一把握住孙承宗的手,温和道:“朕不在的这段时间,辛苦孙爱卿了。”

  其实辽阳崇祯本身就没有打算要,他非常赞同孙承宗的做法。

  辽阳那个地方,怎么守?

  那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去守?

  现在新政刚刚退下去,如果不是广宁拿下来了,崇祯根本就不想打仗,更别说大规模调动军需物资去守一个那么远的辽阳了。

  而且那样真的会肥了毛文龙那厮。

  现在能将广宁守住就不错了。

  战术要灵活,但战略一定要稳。

  其他人一看皇帝这态度,似乎并不打算追究辽阳失守的责任,立刻就明白了皇帝的心思了。

  “老臣为不过是尽臣子之责。”

  崇祯还是很心疼孙承宗的,京师的事情,他当然都听锦衣卫说了。

  这两个多月来,所有的压力,都压在孙承宗肩膀上。

  就像当年,所有的压力都压在张居正身上一样。

  “辽阳失守了就失守了,毛文龙也尽力了,朕会单独奖赏他的,诸位放宽心。”

  “陛下圣明。”

  孙承宗继续道:“陛下,这些都是弹劾李自成的奏疏,从京师到河南,科道御史,大小官员共六十三人弹劾李自成。”

  一边堆满了一大堆奏疏。

  崇祯道:“钱爱卿。”

  次辅钱龙锡出列:“臣在。”

  “你怎么看这件事?”

  “陛下,臣以为李自成在河南逼死了那么多人,牵连甚大,当召回好好询问。”

  “你们呢?都说说看,李自成这件事,你们有什么看法?”

  大家一看皇帝和颜悦色,便都站出来了。

  例如阎鸣泰出来道:“臣等也以为李自成在河南的所作所为有些过分,应当召回好好询问。”

  其他人就不做声了。

  “好好询问?”崇祯眉头立刻就皱起来了,语气变得锋利,“如何询问,询问什么?牵连有多大?你们有没有了解河南那边的情况,有多少官员没有执行新政,多少惠泽田被以权谋私了!”

  “王永光呢?”

  王承恩在一边道:“王大人有些事耽搁了,很快就到。”

  说来巧,王永光正好到了乾清宫门口。

  【作者题外话】:晚上还有一章。

  。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