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责众,冤魂何以慰藉!_朕就是亡国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没想什么。”兴安笑意盎然的说道。

  朱祁钰点着那本万言书笑着说道:“这一千三百名士子,交给礼部去核查名录,但凡是有功名在身,哪怕是禀生也给他把功名革除了,永不叙用。”

  “再送马鞍厂,挖一年的煤吧,也让他们尝尝这个穷民苦力的滋味儿。”

  革除功名,是祖宗之法。

  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叫禀生,又称廪膳生。

  大明的府、州、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名额有定数,每月给禀米六斗,也是有特权的,见官不跪,就是秀才里那群拔尖的人。

  朱祁钰这个打击面不可谓不广,参与万言书之人,连秀才的名头都不给。

  大明的廪膳生是有人数规定的,府衙是四十人,州学是三十人,县学是二十人,大明三条腿的蛤蟆,真的不太好找,但是两条腿读书的人有的是。

  既然他们参与这等事,朱祁钰直接将他们的功名给革除了。

  大明朝给他们俸禄,每月六斗,真的不算少了,陶渊明说不为五斗米折腰,大明每月给秀才六斗米,他们就这么对待大明朝的俸禄。

  为谋害大明利益的人说话。

  革除功名,永不叙用,一年苦役,如果继续胡言乱语,那朱祁钰就只能把他们的脑袋摘下了,物理禁言了。

  事实上,即便是将打击面扩大到秀才这一类,他们被革除了功名,即便是去了马鞍厂、江淮厂,服完苦役之后,依旧会活得很好。

  因为他们读书识字,知识也是一个人固定资财的一部分,他们即便是在马鞍厂、江淮厂服苦役,两厂总办、会办,也只是让他们象征的做点活儿。

  而后会安排他们教书,甚至成为技术人才。

  服完苦役,他们也不会过得很差,因为大明有很多的私塾,他们最起码可以教书谋生。

  不会像穷民苦力,营无生计,行贾辏集之区,百货灌输之地,肩挑背负,租得陋舍蔽体,黧瘦疾苦。

  朱祁钰被骂的多了,都被骂了多少次亡国之君了,但是他其实不是很在乎这些人的话,就是当乐子看。

  真正惹怒朱祁钰下狠手,把他们扔去苦役的原因,是他们这万言书里的一段话,谓曰:「若复有人悭贪业故,生贫穷家,衣不隐身,食不续命,黧瘦衰蔽,人所恶贱。」

  万言书中,这群读书人,瞧不起生贫穷家,衣不隐身,食不续命的穷民,因为这些人没有礼仪,他们说衣不遮体,食不续命,是个人都会厌恶。

  在享受了劳动成果之后,还要怒骂劳动者不懂礼仪,不是人,那就让他们劳动试试。

  大明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士人这两个字,在他们的理解之中,似乎是变成了一种类似哈利波特里的巫师,而大明的百姓在他们眼里都是麻瓜。

  士的精神,被他们曲解为了一种优越,这种优越不可剥夺,而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