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章 圣人法象_高维寻道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隐没。

  “《波龙藏识》分辨不出这种疫病的来历,许是小僧修为浅薄。”

  和尚将目光移向前方,那个静默的儒衫者:

  “大先生,是否要贫僧唤师弟无晦过来,他的金石药理远在贫僧之上。”

  “不必了。”

  良久,儒衫者沉默摇了摇头:

  “自紫雾天降,先是江北闹出活尸食人的恶闻,没想到孙微才平定了江北的活尸祸乱,江南三郡又闹起了活尸。

  中枢上上下下,讯息迟缓,行事不利,都该杀!”

  “大先生说得极是!”

  待儒衫者话毕,着鱼鳞银甲者连忙谄媚附和。

  “中枢无能,该杀!”

  这样一个面容的人说出这样的话,本是极荒谬的一幕,然而周围的人都见怪不怪,像是早就习惯了这幅做派。

  “左昭。”儒衫者摇摇头,“你真是可惜这伟丈夫的相貌了。”

  马屁拍到马腿上。

  男人慌乱低下头,四处望了望,见在场人都躲开他的视线,避而不见,一咬牙,干脆连脊背都低下去,跪在云朵里。

  丹北左家的嫡子,金刚境的无漏者——

  在父亲和皇帝之外,左昭鲜有如此谄媚的举动。

  除了儒衫者……

  左昭五指下意识捏紧,目光闪动。

  杜绍之,名副其实的三朝通儒。

  在夫子避世,宣文君挐舟南海以来,儒衫者近乎是下一任儒门的代言人。

  在儒生眼里,历代郑王似乎永远无法洗去他们的污点。

  开国君郑武王以外戚擅权,鸩杀前宋少帝而建业;

  郑威王以叔弑侄,烹杀太子,又封禁史书,连同一众史官都尽数焚在长明宫。

  郑宣王行法家故事,定《九汤律》,立刑鼎二十三,杀得十一郡人头滚滚。

  郑喜王易内蒸母,大兴土木,奢淫无度。

  至于郑景王,他存在本身,就是世间最大的恶。

  而杜绍之感念景王恩义,出仕大郑后,声名如江流日下。

  同门师弟公开与他划地决裂,天下泰半儒生砸碎文庙的塑像,将他从神位上撵下去。

  不提夫子如何如何,也无从得知。

  宣文君在三百年孤身远赴南海前,恐怕也不会想到,这个被他誉做“可承业”的年轻人,竟会做出如此选择。

  但即便杜绍之下一任儒门主的身份被半数士人否定,他仍是天下有数的通儒。

  更何况,这位成就命藏后,曾被界京山的算师笃定,是百年来最有希望证道人仙的魁首。

  这才是重中之重。

  左昭把头深深掩下去,杜绍之素不喜自己,若是被他寻个由头,当场打杀,丹北左家也只能赔笑脸。

  他忽然有些后悔,自己早年做的那桩事。

  若是当时抽手,而今事态,也不至如此冷淡。

  “起来吧。”

  杜绍之看了他一眼,轻轻往鱼鳞甲上一弹,唬得左昭面如金纸。

  “甲不错。”他收回目光,轻笑道:“车骑将军费了不少心吧。”

  也不待左昭慌乱应话,杜绍之便不再搭理他。

  “平川离桐江不远了罢。”杜绍之开口。

  “回大先生,不算远。”和尚老老实实回答。

  “天子令我下江南平乱,既然看不出什么,你们便折回邺都去吧。”

  杜绍之抚须,良久后开口,令身后三人尽皆失色。

  “大先生的意思是?”在同伴的眼神催促下,和尚硬着头皮,躬身开口。

  “你等回江北吧。”

  杜绍之一步踏出,身形便升在极天上,一尊高冠博带,大袖飘摇的圣人法象从青冥中张开五指,浩然之气充斥穹宇间,高天层云如锅中沸水,剧烈涌动,威严之外,神圣凛然。

  圣人法象与杜绍之面容无二,杜绍之踏入法象掌心后,一轮圆满无垢,篆刻鸟兽虫鱼,江河湖海,芸芸众生的玉盘从天际间,冉冉升起。

  圣人法象接着又一步踏出,遥远不知多少里。

  “我自下江南。”

  杜绍之的目光望穿万里虚空,投向狭小地井里的宋迟,他顿了顿,心底轻声叹息一声。

  合同已寄,求推荐,求收藏ο(=ω<=)ρ⌒☆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