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六一章 升赏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些跟随杨振一起渡海出击敌后的将领,包括吕品奇、李禄、张臣、张国淦、潘喜。

  其中松山参将吕品奇,出击敌后有功,由参将擢升为副将,仍领所部兵马驻防松山,由总兵官杨振节制。

  征东先遣营游击李禄,出击敌后有功,由游击擢升为征东先遣营参将,相应职司由总兵官杨振酌情任用。

  征东先遣营守备张臣,出击敌后有功,连升两级,由守备擢升为征东先遣营游击,相应职司由总兵官杨振酌情任用。

  张国淦和潘喜两个人,也从之前的千总官连升两级,一跃而成为了征东先遣营的都司。

  征东先遣营的营制编成,与其他募兵而成的经制营头全不一样,所以兵部也并没有在给这些人的奖掖文书和官凭之中,明确界定他们新的职分。

  凡是涉及到征东先遣营职司的,一概以“相应职司由总兵官杨振酌情任用”这样的话而代之。

  仅凭这句话,不管崇祯皇帝或者兵部授予了这些人什么样的武职或者官衔,他们都仍然是杨振的部下。

  杨朝进宣读的第二批,则是留守松山城的征东先遣营将佐,包括了张得贵、潘文茂和王守堂三人。

  其中征东先遣营参将张得贵,以留守松山有功,由参将擢升为征东先遣营副将,相应职司由总兵官杨振酌情任用。

  征东先遣营两个年纪比较大的千总官潘文茂、王守堂,同样以留守松山有功,由千总而连升两级,一跃成为征东先遣营里的新晋都司之一。

  对于他们三个人的拔擢,自然是杨振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有意安排。

  张得贵就不用说了,作为杨振曾经手下排位第一的将领,打仗的本事虽然一般,可是贵在忠心耿耿,同时任劳任怨,又很得军心。

  最重要的是,他还是杨振最早的那个广宁后屯卫圈子里的灵魂人物,是杨振在松山官军之中的基本盘。

  这样的人物,在整个征东先遣营里面,就像是一个压舱石,或者说是定海神针一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的功劳不在于跟着冲锋陷阵,不在于杀敌俘获如何,而在于帮着杨振打理营务,稳定后方。

  张得贵的地位和作用如此重要,那么他的职衔就不能长期低于夏成德、祖克勇、吕品奇等人。

  尤其当杨振的基本盘里,那些小字辈的人物,比如李禄,都已经做到了参将位置的时候,张得贵仍然停留在原来的职衔上就不好了。

  而且对于他现在担着的总兵府协理营务处的职司,也是不利的。

  杨振要提高协理营务处的地位,树立协理营务处的权威,首先就要从提高张得贵的地位着手。

  所以,不管是出于公,还是出于私,杨振都不能落下了张得贵这个自己麾下的老伙计。

  相应的是,等到这一次朝廷封赏的结果宣读出来,在座的众将并没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