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五五章 原因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并不非障碍,大海有时候固然是天堑,但更多的时候是通途。

  从这里出发,往南渡海,是登莱、山东,甚至江淮地区,那里有杨振需要的大量汉人百姓,可以募民屯田,可以募民为兵。

  往西渡海,可以去天津和永平等地,那里有杨振需要的大量廉价的铁料和铁矿资源。

  往东渡海,则可以去朝鲜和日本,这里有杨振可以获取的粮食以及其他硝磺之物。

  最重要的是,那里现在几乎什么都没有。

  尤其从金州往南,方圆数百里之内,除了一些守卫城池堡垒的驻军之外,完全是荒无人烟。

  与此相应的是,这里却有着大批量的荒山野岭、荒地荒田以及荒岛荒滩。

  这些无主的荒山野岭,无主的荒地荒田,以及没有人烟的荒岛荒滩,足以承接大量的人口前来开荒屯垦。

  而且,只要杨振手下的军队在复州城站稳了脚跟,或者说只要他们能守住了金州城,那么金州城这个咽喉之地以南的方圆数百里,就是安全的了。

  那里三面环海,不用担心满鞑子的马步军动不动就赶过来侵袭破坏。

  单就这一点来说,比起辽西松山附近就要好多了。

  辽西走廊非常狭窄,已经布满了城池堡垒,城池堡垒外面的军屯民屯,也基本饱和。

  就算现在其中有许多已经处在荒废状态了,可是那些土地却都已经落到了祖大寿及其麾下将士的手中。

  那些土地都是有主的,杨振就是再强势,也不可能募了民以后,到那些土地上去屯垦。

  至于边外的广袤地区,杨振在崇祯十二年夏天的时候,已经带着人亲自去过一趟了。

  他去看了三座塔地区,那里也不错,地跨大凌河上游两岸,属于肥沃的河谷地区,土地平坦,也有水源,也适合屯垦。

  但是,那里距离喀喇沁、敖汉、奈曼、库伦等几个蒙古部落太近了点,而那些蒙古部落又都已经归附了满清,并不安全。

  一来,募民北上到塞外屯垦十分不易,塞外有北虏,人尽皆知。

  二来,就算募了民,垦了荒,也必须派驻军队保护。

  一旦要驻大军,就必须整修城池。

  然而你一旦在那里整修城池,塞外的蒙古部落也好,满鞑子的大军也好,很快就会闻风而动前来破坏。

  这样的话,就算是你前期工作一切顺利,比如把城池修起来了,派去的驻军也能站稳脚跟了,可是募民屯垦的事情,也仍旧做不起来。

  面对来去如风的蒙古骑兵,面对马步军战力强大的满鞑子军队,杨振在辽西地面上,根本找不到一个比较安全一点的发展环境。

  相比较之下,他也只能把目光投向辽东半岛南端了。

  当然了,之所以最后放弃在辽西发展,除了上面的这些问题之外,杨振的心里其实还有一个隐忧。

  这个隐忧,就是崇祯十四年以后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