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九章 聪明人(二)_阻道者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木福清了清嗓子道:“据枯老自述,他祖籍是巴蜀蓉城金堂县锅圈子乡滴水岩村人,生于明末崇德癸未年农历3月初5日,也就是公元1643年。”

  “而枯老出世之后,父母便先后去世,他只能随着哥、嫂一块生活,可是在那个自己生活都难的年代里,枯老最终成了流浪儿童,逃荒、要饭……四处飘泊。”

  “最后讨口到青城山,被那一位道长收留,取名枯小青,成为了一个小道童。”

  “而那位道长对枯老也是恩宠有加,不仅传授了他龙门派的内功,还教他了武术与剑术。当然,枯老也没有辜负道长的看重,虽然不识字没上过私塾,但是有着一颗赤子之心,所以练功勤奋,上进颇快。”

  步云生闻言,不禁虎眸微眯,眉头一皱。

  因为枯小青这个名字他有些熟悉,似乎在哪里见到过,可是又想不起来。

  而此时已经进入讲故事状态的白木福,并没有察觉到步云生已经纷乱的思绪,而是有些唏嘘道:

  “可那个时候的青城山也不是什么世外桃源,没多久道长便仙逝,而枯老也因为先前被道长的喜爱,遭到了剩下师兄们的排挤,不得不再次流浪。”

  此言一出,步云生脑中灵感一炸,微眯的眼眸中滑过一抹震惊之色。

  这却不是关于白木福口中龙门派的内功。

  其实所谓内功,那是三百多年的叫法。

  现在它有了一个新的称呼,那就是武术三技中的——心意!

  真正让步云生震惊的却是,他终于想起了自己到底在哪里看到了“枯小青”这个名字!

  那是林凤娇死后的第六天,他在青城山道德经堂的藏书小阁中,一本丹台碧洞宗前人笔录里看到过。

  而那本笔录,便是碧洞真人留下的。

  讲述的就是300多年前的青城山,那时候因为连年战乱,山上的道观几乎都是处在荒废状态。

  而当时的青城山上,就只有两位道人,两位来自全真龙门的道人。

  一位便是后来丹台碧洞宗的创建者,笔录的主人碧洞真人,另一个却是一位无名道人。

  在那本笔录中,碧洞真人多次提到自己愧对师兄,没有照顾好他的关门弟子。

  而那位关门弟子的名字,就是枯小青!!!

  所以就凭“枯小青”这个名字,步云生就有九成信心断定,这位“枯老”真的度过了三百年春秋。

  因为时光的车轮是总是无情的,历史从来都只是大人物们的写照。

  像是“枯小青”那样的草芥,在那个战乱年间多不胜数!

  如果不是那本笔录的记载,谁也不知道,300年前的青城山上,曾经有一个叫作“枯小青”的小道童。

  方才步云生的纷乱思绪,白木福察觉不到,后来的震惊,他白木福自然也不知道。

  无所察觉的白木福,继续忘情的说道:“那时候的枯老为了生计,替人种田,给地主家打短功,反正就是哪里能混上一顿饭吃,就在那里待上一段时间。”

  “就这样枯老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中,渐渐长大变成了枯少青,甚至还进了峨眉山的庙里当过和尚。”

  “不过由于从小深受那位龙门派道长的教诲,他对庙里的清规戒律很不习惯,后来还是从庙里走了出来,谋了个流浪木匠的活计,而在再往后三百多年岁月中,枯老更是走遍了大半个巴蜀,也从枯小青、枯少青,飘荡成了枯草青!!!”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ww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