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章 思考的深度_投行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就会挖掘出更深层次且比较有意思的可能性。

  比如我们可以问:

  难道作为一家企业,希望提高销售价格,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唯一途径就是把自己本来的客户买了么?

  亦或者我们可以问,买客户与自主提高产品核心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之间,哪一个可以更快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买客户这个行为,是一个一加一等于一的交易么?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能要搜索很多资料,必要时候还需要与企业或者行业内的人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沟通之后我们会发现,产业链的不断延申与整合,往往可以激发出许许多多的改良想法。

  比如我们买了一家供应商,他们原来是我们的上游,是给我们提供各种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的厂商。

  两家人合并成一家之后,往往交流就多了,防范的意识就小了,原本死命要保密的技术这时候也可以直接大大方方地拿出来共享了;搞技术的那帮工程师还被领导要求经常一起开会,一起工作,一起讨论问题了,于是乎,产品改良的想法就特别容易被激发出来。

  表现形式经常是大伙儿把原先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说出来,一起想办法,创造出更省时省力,工艺更先进的生产方式,产品的加工深度就随之增加,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不买客户,也一样能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而提升售价。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延长产业链,不仅有助于产品多样化,增加销售环节,还有助于加深自身产品的加工深度,从而增加产品附加值,抬高销售价格。

  如果我们专业一些,再将这个结论拔高一个层次,就可以直接表述为:

  若企业内部上下游的买卖协同关系,提升到战略和整体生存发展的高度,最终会形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要求企业在决策时提高对系统作用的认识,有助于企业进行系统的思考,靠整合之后的系统思维来取胜。

  坐在东光高电没有空调的办公室里的柴胡,已经做了一整天这样的研究,因为他不想下一次被曹平生提问的时候,再次被骂到尘埃里。

  他没有想过,原本不过是一个小问题,自己本来是出于“保命”才做的额外研究,无意中让他对市场上大多数企业的共同行为有了更深的认识。

  如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选择越来越多,同质的产品消费者肯定偏爱价格较低的,这就是所谓的“趋低消费”。

  如果一家企业只进行生产环节中的一环,那么单一环节能够降低的成本是有限的,一味地为了赢得竞争而压低自己这一环节的成本,往往代价就是牺牲产品质量,进而损害到企业品牌和消费者的利益。

  因此,企业不仅要从内部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对成本进行分析,而且要延伸到整个产业链,从全产业链的视角来进行成本治理。

  但是通过研究柴胡也明白了一个事实,每个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同行业拥有不同的产业链,且侧重点也不一样,一家企业不一定拥有所有的环节,但是如果想保持核心竞争力,最起码要能控制某个重要的环节。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