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八章 反其道而行之_二战之救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要制造出武器级别的浓缩铀-235简直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事情。这个不是你光拥有大量的铀矿资源就能做到事情,关键还要看提炼技术。

  核原料也是分好多级别的,一般铀235含量百分之三左右的只能当着工业原料来使用。而浓度只有高于百分之八十才会被用于军事用途,而要使核原料浓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才能达到武器级别的核子武器需要。

  生产浓缩铀235就是按照几十年后的标准都是一件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用普通的化学方法无法将它们分离;采用分离氢元素同位素的方法也无济于事。所以刘七才认为这个地下仓库中的铀不可能是武器级别的浓缩铀。

  其实刘七猜想的一点也没有错,此时地下仓库中的这些铀只是一些放射性极低的铀238金属罢了。而苏联之所以拥有这些铀238原料也是因为一个非常偶然的情况。

  自从美国总统罗斯福总统在接到爱因斯坦的那封德国原子弹威胁论的信后,美国就开始集中大规模的军事和科技资源开始了著名的‘曼哈顿计划’。

  很快美国军方就把‘曼哈顿计划’的级别定为了最高级。而‘曼哈顿计划’的技术负责人之一就是奥本-海默。“曼哈顿”计划规模大得惊人。由于当时还不知道分裂铀235的3种方法哪种最好,只得用3种方法同时进行裂变工作。

  这项复杂的工程成了美国科学的熔炉,在‘曼哈顿’工程管理区内,汇集了以奥本海默为首的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科学家人数之多简直难以想象,在某些部门,带博士头衔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员还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

  奥本海默鼓励科学家们大胆地讨论原子弹的有关科学问题,提出即使看门人的意见,也会对原子弹的成功有一定的帮助。奥本海默注意倾听任何人的意见,掌握着整个实验进程。

  奥本海默在科学家、普通职工和政府官员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奥本-海默所负责的实验室素有‘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中营’之誉,人们称奥本海默为这个集中营的‘营长’。奥本海默没有获过诺贝尔奖,却拥有如此高的个人威望,他的组织才能与人格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人员多了,那些杂七杂八的就不免要钻进来一些。美国‘曼哈顿计划’虽然进行的十分机密,但是还是没有逃过无孔不入的苏联特工的法眼。在斯大林的暗示下,苏联大量的特工就开始向‘曼哈顿工程’进行着不断的渗透,希望得到美国正在试验的这种秘密武器的绝密情报。不过在美国军方和联邦调查局的共同保护下,苏联损失了好几名优秀的特工也没有获得‘曼哈顿计划’的实质情报。

  后来在一名具有相当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