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二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_二战之救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问题。说这话的人估计都是电影看多了。真正的射击其实并不会是电影中的那么简单,一般现在部队的射击都是一百米卧射,就这样能打出90环以上的成绩都算是优秀射手了。而射击距离要是加大到两百米,那用机械瞄准具能打出五十环都算幸运儿。而四百米以外这靶子就变成了一个黑点,除了经过专业训练过的射手有能力击中目标以外,其他的人估计连靶边都打不中。就是拥有了狙击步枪的辅助瞄准具,那在远距离射击时也不是每次都能命中的,这往往需要考虑风速和重力的问题,因为子弹在数百米之外就受到风以及重力的影响开始偏离了目标,子弹的飞行规矩就变成了一条曲线。所以想要击中远距离目标除了要长时间的训练之外,有时还需要一些运气。

  而德军所装备的stg-43却恰恰是在一百米到三百米这段步兵对射距离中最为趁手的武器。在这段距离中stg-43拥有极其高的命中率,还拥有冲锋枪的可连续射击的特性,虽然后坐力大了一些,却并不妨碍士兵们尤其是老兵的射击,可谓是一件相当优秀的武器。

  而且罗科索夫斯基还发现,这stg-43十分的耐用,可以连续不断的发射子弹。枪管就算是打红了也不会出现炸膛的现象,并未也未出现像mp-40那种卡壳的现象,罗科索夫斯基知道这意味着stg-43的可靠性极高,已经不像德军所使用的其他的武器那样,虽然精致但是却容易损坏。不知道为什么,罗科索夫斯基的心里有点忐忑不安了起来。

  让罗科索夫斯基揪心的还不止是这轻武器方面。苏军一向的骄傲t-34坦克这次竟然也出现了不好使的局面。自从德国开始进攻苏联,在装甲武器方面始终不是苏联的对手,跟苏军所使用的主力t-34坦克比起来,德军的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根本就不是对手,要不是因为苏军高层的一通瞎指挥,让坦克这种步兵杀手变成了支援步兵作战的移动堡垒,那东线战场之上根本就不会有德军装甲部队的风头可以出。

  随着战争慢慢的转入僵持阶段,苏军高层也逐渐认识到了坦克这种装甲力量的重要性,于是加大了战争资源向坦克方面的倾斜。在一九四一年时,整个苏军才一共拥有不到两千辆t-34坦克,但是到了四三年初苏军的坦克数量已经达到6000辆。就这还不包括在战场上被德军击毁的坦克,要是算在一起的话,那仅仅在一九四二年苏联一共生产了超过8000辆以上的t-34坦克。这也就使苏军从装甲力量上超过了德军。

  不过数量是上去了,但是由于苏军对装甲力量的战术使用和协同指挥上还远远不如德军,所以在作战中往往被弱于自己的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