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4章:官方回应_全能科技巨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时我国第一家人体冷冻机构也是来自于国内的银峰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你所提问的该法中的人应该是指自然人,不包括胎儿和遗体。”

  “人体冻存技术是一项医学科技发展的新技术,也会涉及到生命伦理、违背生命循环的自然界规律等等。但作为人类对生命追求的新兴技术来说,我们不能因此扼杀一项新生技术的发展,本着‘法无禁止即为自由’的原则,是不违法的,如果将来的冻存技术成熟之后,真的实现了‘死而复生’,那么人类的伦理与法律制度应该发生重大改变。”

  ……

  记者:“对于人体冻存,被冷冻者到底是活着还是已经死亡?被冷冻者究竟是属于病体还是遗体?”

  叶华:“我认为,从主体大脑未死亡,以及未来存在被救治的希望这一角度去看,人体低温冬眠保存应当属于救治范畴。在这种低温保存状态之下,被保存的个人应当被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植物人,其法律上的权力义务关系可以参照现有的监护制度解决。”

  “如果未能得出死亡判断,那么处于冷冻状态的人体处置,就不能视之为遗体的处置,这种情况,处置被保存人的躯体,可能面临故意杀人的法律风险。”

  ……

  记者:“冷冻人这种另类‘死而复生’在法律身上上如何确认?”

  叶华:“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700多名绝症病患者加入了冷冻计划,待将来医术发达有能力治愈疾病之后再度被唤醒,由此诞生了多家这方面的冷冻技术服务公司,很多有钱人死亡之后不再实行火葬,而是将人冷冻,这也是得到法律认可的。”

  “我认为这里的‘唤醒’是在法律上被确定为死亡后救治成功的结果,其相关的社会关系、财产关系应依民法一般原理处理。”

  ……

  记者:“请问能否进一步披露一些在人体冻存技术上的最新进展?”

  叶华:“就技术问题已经不是问题,我们接下来将会进行唤醒实践,就我个人而言,我坚信‘静滞冻存’技术有着100%的把握,我们将会为世人见证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

  ……

  记者:“技术要走出研发实验室,必然离不开商业化的推动,请问叶先生能否阐述一下人体冷冻技术的费用问题?”

  叶华:“根据世界上现有的冬眠冷冻服务公司或机构对比来看,耗资不菲,主要是传统的低温冻存所需要消耗的资源巨大,也意味着费用的高昂。”

  “我这里有一份更具体的资料数据。”

  “液氮罐,40万;程序降温设备,40万;体外循环机,100万;呼吸机,8万……”

  “这些都是在2015年的数据,若是计算如今的通胀率只会更高,每做一次冷冻,光是冷冻保护剂的费用就是二三十万,还有手术的其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