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九章 老道士_秦陵寻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两种不同宗教,一般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

  贺教授也感叹道:“真没想到在这里竟然能看到和尚和道士同宗同庙,这在国内是很难见到的。”

  最后我们了解到寺庙中的僧人,他们不叫和尚,也不叫道士,而称之为主持,显然也是有原因的。

  “天下名山僧占多”,让佛教、道教合璧,笼统地称之为住持僧,佛教中人可以接受,道教中人也可以接受,从而会减少或化解许许多多可能产生的佛(或道)教因占山为王的矛盾。

  贺教授后来找了一个老道士了解了一些情况,本来是打算把书还给他们就走人的,但却发现,我们要找的道士并不是他们。

  贺教授还以为五十年前这里也有一座道观,然后拆掉重修的这座寺庙,但老道士却说这里除了有一座唐朝的寺庙遗迹,并没有别的寺庙了,而这些和尚和道士也是在二十多年前才来到的这个地方。

  不过贺教授还是打听到,据老道士所说附近有个三仙洞,里面似乎住着有道士,但是现在他也不知道还在不在了,因为很多人都没有看到过了。

  我们都觉得跟马三他们一块下墓的那个道士很有可能是三仙洞里的道士,应该把书还给三仙洞里面的道士才对。

  因为,他们虽说都是道士,但并不是一脉的,因为刚才了解过,这些道士是二十年前远道而来的。

  我和四眼的意思就是不管他是不是同一个地方的道士,直接把书交给道士就行了,但贺教授却坚持说要找到三仙洞,要把那本书交到三仙洞里的道士才行。

  刚才从老道士那里得知,三仙洞离这里还有不远的距离,在最南边的那座山上,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还得再次爬山,而且那个三仙洞不像这里有人为修建的台阶,那个地方连一条上山的路都没有。

  老道士说那个三仙洞之前是隐居道士修炼的地方,比较隐秘,几乎没有什么人去。

  贺教授觉得我们既然都已经来了,不找到三仙洞显得很没有诚意,既然决定来还书,就应该把好事做到底。

  其实我们心里是支持贺教授这么做的,主要是我们考虑到去那个三仙洞有难度,毕竟那座山可是悬崖峭壁,想上去并非那么简单,更何况贺教授一把年纪了,我们觉得这对我们来说这个挑战确实有点大。

  最终我们赞同了贺教授,从山上下来后,便往三仙洞的那座山走去。

  因为三仙洞是道士隐居的地方,所以那个山洞是肯定不好找的,能不能找到都还很难说,但我们还是决定试试看了。

  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四眼突然愕然的叫道:“你们看,那好像有个人啊!”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顺着四眼得视线看去,在山顶的一块空地上看到了一个身穿蓝色道袍的道士,看来,那应该就是我们要找的人了。

  三人都很是惊喜,说明我们并没有找错地方,接着我们便朝着那个道士所在的地方,开始继续登山。

  费了好大的劲才开始接近了道士,近了后我们才发现这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道士,看起来估计有上百岁了!

  不过却面色红润,连脸上的皱纹都没有,就好像是一个中年男子戴着假发贴着假胡子扮老人似的。

  不看头发和胡子,说实话看上去比贺教授还年轻多了,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意思,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觉得这是一位得道高人!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