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五三章 董氏一门(补昨天的)_恶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续、法衍相商之后,拟出了他自立门户之后的第一份奏折,以解决这种状况。

  往年,流民聚集,大多是朝廷赈济钱粮。

  可实际上呢,流民往往因为这些赈济

  越多。毕竟不劳而获的感觉,还算不差。

  如此恶性循环,本就紧张的国库又能支撑多久?

  —

  薰俷的奏折。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以工代赈。由于流民过多,而朝廷也需要大量的人手来进行修缮。

  招募流民重修关城,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

  这样一来,即可以解决李儒手中人手短缺的窘况,又可以安置一部分流民,无疑是一件大好地事情。

  第二个部分则是建议在京兆屯田。

  这个主意是由法衍提出,正值春耕好时节,京兆的确因早先的战争,还有董卓对阳大户的血腥杀戮,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荒芜。屯田之法。只招收精壮。在一方面可以加强京兆地区的兵力,稳定司隶局势;另一方面,则可以消化一部分流民所造成的隐忧。

  屯田之法自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主要是为了蓄养戍卒。

  京兆地区的屯田,却是汉以来的第一次。由官府出官牛,每亩地需要交纳十斗粮草。京兆地区空闲有近四十万顷的土地。按照羊续地计算,可以吸纳至少三十万流民。

  按照十抽一的比率,京兆地区一下子就多出了三万屯田军。

  且不说这三万屯田军能有多少的战斗力,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京兆防御的压力。

  薰俷奏折中的第三部分,是迁移流民。

  将滞留在京兆地区的流民,大规模地向边塞迁移,特别是五原、梁山、北地一线。

  大批的汉民涌入边塞。可以进一步的同化边塞胡人。

  数量上的优势,足以令汉民在边塞立足。北地、石城靠近朔方,而河套地区,却是一个巨大的粮仓。土地肥美。水草丰满。举法衍的统计,河套至少可以吞下百万流民之巨。不但能缓解关东地区的流民隐患,还可以加强对边塞的控制,一举两得。

  不管杨彪黄宛等士人对董家如何地不顺眼,可是在看到董俷的奏折后,也不得不连连称赞。

  也许真的是老天都在护佑董氏一门。

  五十万大军没有对董卓造成冲击,反而令其勇武之名传天下。

  而这个董俷,即可以领兵打仗,也能够处理内政,难道说,是天要亡当今士族吗?

  薰俷的奏折,被称之为平流三策,很快就获得了绝大部分人地相应。

  薰卓二话没说,命令李儒依照平流三策的内容实行。一时间,一笔笔钱粮调拨出去,一批批流民得到了安置,竟然使得董卓在京兆地区的威望,一下子达到了巅峰。

  而就在董俷呈报平流三策的第二天,老夫人的车驾终于来到了阳城外。

  老夫人进京,并没有大张旗鼓。董卓原本是想要来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