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记述袁世凯和唐绍仪关系的文章继续写道:

  “窝了一肚子委屈的袁世凯迅速着手反击,先是赵秉钧一逢开会就搞失踪,陆徵祥好像更醉心于疏通外务部门前的下水道。开个内阁会议,不是这个有事,就是那个不到,眼看拆台之下难以维持,黄兴要钱的的电报又接连发来。

  “毕竟在武昌起义之后南京周围啸聚了三十余万散兵,都是一副功臣姿态自居,遣散这些人需要钱。没钱的唐绍仪面对洋人借款时的掣肘,一怒之下决定不借了。

  “袁世凯接手的本就是个近乎破产的政.府,用钱地方多了去了,没钱怎么行?没钱怎么过日子?便指示财长熊希龄继续与六国银行协商,这等于明摆着要把唐绍仪踢出局。

  “一天,唐绍仪有事要向袁总统报告。一见面袁世凯就没有好脸,未等唐绍仪把事情讲完,便很不客气地说:‘少川,我已经老了,你就来做总统吧’。唐先是一惊,接着想到,自己在这‘总统府’,已经成了‘不受欢迎的人’了。”

  以上的描述肯定是夸大其辞。或许袁世凯身边的人,卑躬屈膝惯了,有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直立行走,在他们眼中反倒成了另类。

  南京临时政.府和临时参议院,在急急忙忙制定《临时约法》时,为了对袁世凯的权力进行制约,在国体上实际上实行的是“内阁制”,也就是说行政权主要是在内阁。而且《临时约法》明确,内阁不但要对大总统负责,更要对国会也就是这时候的临时参议院负责。

  已经接受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唐绍仪,作为内阁总.理,严格按照《临时约法》行驶权力,是很正常的事,是在履行职务。肯定地说,唐绍仪真的没做错什么。

  但是,袁世凯可不是这样地认为。在他看来,他是大总统,他就要说了算。他才不管什么《临时约法》,更不管什么“内阁制”,想决定什么就给内阁发指示,下命令。唐绍仪并不想和哪儿个人争夺权力,但涉及到执行《临时约法》这样的大事大非当然是不能妥协的。这样,经常地驳回袁世凯的决策,为一些问题和袁世凯争得面红耳赤,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

  受到袁世凯的冷言冷语相待,唐绍仪也很委屈,但他觉得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坚定地认为,自己如果不负起责任,就有负大总统袁世凯的重托。袁世凯可不领他的这份情,只是认定唐绍仪已经不再是他的好哥们儿了,唐绍仪已经不会再听从自己了。早已习惯了大权独揽的袁世凯,费尽心思得来的大总统,岂容自己成为总.理上面的虚君?

  在用人、财政、遵守《临时约法》规定等方面,唐绍仪和袁世凯看法都不统一。在筹款方面,唐绍仪拒绝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提出监督中国财政的无理要求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