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4章 北归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佩孚所部撤防是从一九二零年五月二十日开始。

  他事前曾电请张敬尧派员到衡州协商接防问题。张敬尧派湖南暂编第二师师长吴新田为“主持湘南防务司令官”,于二十一日到衡州,与吴佩孚及湘军代表签订条约,南北两军维持原有停战界线,湘直两军停战协定继续有效。

  直到吴佩孚所部撤防的前夕,北京政.府才有电报批准直军撤防。这样也就使吴部的北归,有了合法性。

  吴佩孚所部开拔时作环状队形的布置,主力居中,湘江两岸各设掩护队,前方设有侦察兵,后面设有殿卒。大军扬帆而下,全军齐唱吴所亲撰的《登蓬莱阁歌》。

  途中吴秀才诗兴大发,写下《回防途次》,诗曰:

  行行重行行,曰归复曰归。

  江南草木长,众鸟亦飞飞。

  忆昔赴戎机,长途雨雪霏。

  整旅来湘浦,万里振天威。

  孰意辇毂下,妖孽乱京畿。

  虺蛇思吞象,投鞭欲断淝。

  我今定归期,天下一戎衣。

  舳舻连千里,旌旗蔽四围。

  春满潇湘路,杨柳正依依。

  和风送归鸟,绿草映晴晖。

  少年惜春华,胜日斗芳菲。

  来路作归程,风景仍依稀。

  周公徂东山,忧搀亦畏讥。

  军中名将老,江上昔人非。

  建树须及时,动静宜见几。

  何日摧狂虏,发扬见国威。

  不问个人瘦,惟期天下肥。

  丈夫贵兼济,功德乃巍巍。

  江上送归舟,风急不停挥。

  得遂击楫志,青史有光辉。

  春日雁北向,万里动芳徽。

  鸿渐磐石愿,衍衍不啼饥。

  止戈以为武,烽烟思郊圻。

  同仇复同仇,归愿莫相违。

  吴佩孚所部于二十七日由水路经过长沙。

  张敬尧怕吴部舍舟登陆“战长沙”,在湘江右翼配置了强大的兵力,但只作防御准备。

  而吴部根本无意上岸,虽亦作紧急戒备,不过是怕张军袭击而已。

  双方都很克制,均未挑衅生事,吴部随后扬帆而去。

  吴佩孚所部于五月二十九日过岳州,三十一日在汉口集中。

  吴部北行,一举一动都引来各方关注,其滞留汉口,久而不发,因之而谣言四起。

  北京政.府以吴佩孚所部按兵武汉。引起各方猜忌为名,促其尽快离开。并电曹锟,请他下令督促吴部速行。

  吴佩孚本打算在武汉稍事休整,但迫于情势不得不迅速开拔。派其参谋长赴汴与赵倜密商后,商定吴部暂驻信阳、许州、郑州等处。

  随后于六月七日晚由武汉起程。八日抵郑。

  所部第一旅驻许昌,第二旅驻驻马店,第三旅分驻顺德、磁州,骑兵团驻黄河桥,步兵八团驻新乡县。

  沿途旌旗满目,帐幕相望,军容整齐而士气高涨。

  吴佩孚所部北归,直接的结果是直皖两系短兵相接,段祺瑞早就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他不能不有所应对。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