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章 自保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变法必然带来的结果是利益的再分配。

  要减少变法的阻力,确保变法的顺利进行,切记在变法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少伤害个人的切身利益。

  因为正像一位伟人说那样,几何公理触犯了个人利益,也会遭到人们的反对。

  而维新派的这些个读书人可不管这些。

  为了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减轻财政负担,他们竟然一口气撤掉了一百多个衙门。一万多个官员,因此而丟掉了饭碗。

  没安置好和尚就拆庙,能不搞得和尚到处闹吗?

  这些人有很多是支持变法的,也对变法寄以厚望,他们中的多数至少是处于观望之中。可现在倒好,都被推到了维新派的对立面。

  其实,无论是维新派还是保守派,归根结底都是想把国家搞好的,没有几个人是故意要把国家搞坏的;包括西太后也不例外。

  一开始她一定就反对变法吗?未必。如果变法能把国家搞好她能不乐见吗?

  我们说这样的话并非是没有根据。比如,就在她政变以后,还是把维新运动中办的京都大学堂保留下来。

  而在八国联军进北京,她外出逃难回来,所实行的新政比维新变法的力度要大得多。

  但是,维新派想要她的命,她能坐视不理吗?

  还有就是,不管什么改.革,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不行的,而维新变法运动不过是少数社会精英的活动。

  可悲的是,当慈禧发动的政变成功的消息传出后,有记载,民间很多地方传出的却是一片欢呼之声。可见维新派的主张,并没有多少的民意支持,至少不被广大民众所理解。

  更可悲的是,大英雄谭嗣同在被押赴刑场的路上,遭到的是路边很多很多围观百姓用烂采叶等的攻击。

  很明显,这些人是想表明自己是大清的顺民,要和谭嗣同这样的“反叛”之人划清界限。

  这样的事现在的人们是很难理解的,但我们不能不说,这些是真的,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事情。

  鲁.迅的小说《药》,有类似的情节。当革命者夏喻在囚禁他的监狱中,对狱卒说:“这大请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现在看来是道理多么普通的一句话,但当时却被狱卒当作异端邪说,因此而对革命者夏喻一顿痛打。当刑场上砍革命者夏喻头的刽子手,在茶馆里和众人讲述着这件事的时候,大家的一致认识是:革命者夏喻这是在说疯话。

  今天人们的认识,表明的是历史已经是大步向前了。

  在戊戌变法正红红火火的进行之中时,有外国人问康有为:你们要办那么多事,钱从那里来?

  康有为竟说可以把新疆和西藏这些国土卖掉换成钱。

  满清后期最后穷得没办法,也不过是公然卖官。而我们这位戊戌运动的领.袖,竟然想卖国土?

  如果,我们是说如果,维新派若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