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1章 1952年的台湾之行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孩子们的声音相呼应的胡先生,在六十年前在这同一地方也是个孩子,而且是更小的孩子,他那时是个孤独的盐务提调的少爷,是缺少同伴听不到这样欢悦的声音的……

  “走过操场,胡先生被导引到一个朴陋的老楼房里去。这是前清台湾道署遗留至今未毁的一栋仅存的房子,它在这个学校里,本来因为位置最偏、光线最坏,所以一向就被当做仓库。……不管它是不是胡先生的旧居,总算是道署旧物,应该与他有关系。于是清理打扫,挂起‘胡适纪念馆’的招牌来……参观以后,就是照相的节目,接着又植树,种了一棵榕树。

  “题字算是胡先生访问故居中最重要而严肃的节目了。纸笔墨早已准备好,胡先生走到幕内提起笔来,沾墨略加思索,便在纸上写‘维桑与梓’四个字。笔太粗了,当他沾墨再要写下去时,一点墨滴在‘维’字的左上角边了,湮了一块。他叫人拿来小刀,把湮了的那一截亲自割去(一位教师接去那割去的纸要揉时,旁边的几个人马上不约而同地出声禁止,那位教师也才觉得那一片纸的贵重,而收了起来,这真是他意外的收获)。他换了一支较小的笔重新题上“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八个两寸见方的字,站在他后面的他的一个朋友,看了连声赞美他典故用得确当。……胡先生写字时全收敛起笑容,左手还执着他刚才割纸的小刀,聚精会神地在题字。……他写完‘兄’字,不意又重复了一个‘兄’字,他的一个朋友叫他换纸,他说不必,略一停顿便把‘兄’字改成看不出别扭的‘弟’字了。写完了,永福国校的家长会长黄伯禄先生又拿来一张纸请题,这回他毫不思索,大大地题上“游子归来”四个大字。从这两幅字,我们可想像出此时胡先生怀念故居的恭敬。同时也可知道这桑梓旧地一定教他怀念他那为官干练正直的父亲,和那发长垂地既是慈母又兼严父的母亲。”

  当时在胡适故居,有记者问胡适这房子是先生当年的故居否,胡适笑着说:“那时候太小,记不得了。”

  10点45分,胡适离开永福国民学校,中午,台南市各界联合设宴欢迎胡适,宴会上,市长对胡适推崇备至,并称胡适为台南人,胡适也十分高兴地起立致谢,并愉快地接受市长称他为台南人。

  第二天中午,也就是1952年12月27日中午,胡适赶到台东,重温他儿时的旧梦。1963年7月,台北建国出版社出版的姚汉秋的《采访十五年》一书,在《胡适与台东》一文中记述到:

  “也许台东是胡氏少时的故居,因此他对台东的事务都很感兴趣。在各地欢宴席中,吴县长提起菜盘中的生鱼是台东的特产,他特别感到好奇,多吃它一二斤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