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8章 武昌起义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泉景区位于新乡西北二十五公里处,是河南省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的美誉。百泉湖位于苏门山南麓,因湖底遍布泉眼,故名百泉。泉水自地穴迸出,累累如贯珠,又名珍珠泉。百泉由苏门山和百泉湖组成。

  苏门山是太行山的一道支脉,是万仙山根部向东延伸到这里形成的一座山头。而太行山中的各道水系延着万仙山的石隙缝间向东挤压而来,到达苏门山时,从山南麓的石窦中向上仰天喷出,就形成了这碧波荡漾的百泉湖。这一山一水,交互相映。

  百泉因百泉湖而得名。它远溯于三皇时期,盛名于殷商时代。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当中,就已唱出了赞美百泉的诗句。《荀子.儒效篇》云:“武王伐纣,暮宿于百泉。”证明了百泉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是风光怡人之地。以后历经整修、改造,使百泉成为中原地区著名的古典园林,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古建筑达九十多处,其建筑风格既有南方的小巧玲珑、清新秀丽,又有北方的雄伟壮观,富丽堂皇,集南北方建筑艺术为一身,和美丽的自然山水溶为一体。

  百泉早在三千年前殷商即行开凿,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防泄水,绕岸砌石,成一长方形泉湖。湖水面积三万四千多平方米,经常流量四至五个,最深处达三米,水温常年二十度左右,冬暖夏凉,湖水四季碧绿,清冽纯净;湖内鱼来蟹往,荇藻交横;湖畔亭台楼阁星罗棋布,曲桥相接;湖周古柏参天,绿柳婆娑。

  百泉湖畔,遍布历代修建的亭台楼阁寺祠院殿。始建于元的清军阁,四周翠柏环绕,雄伟壮观。涌金、喷玉、灵源、放鱼、洗心、下马诸亭沿湖而立,设计古朴,造型玲珑剔透。其中:以涌金亭为最,亭中嵌有碑刻五十余块,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于元佑年间游览于此,挥毫疾书苏门山涌金亭六个大字。书体楷行柔中藏锋。

  百泉湖水,清澈见底,毛发可鉴。阳光照射,颗颗金光闪耀,如金似玉,故又有“涌金泉”之称。元代词人王磬在《咏百泉灵源泉》中赞曰:“济南七十二泉,散在坡迤百里川,未似共城祠下水,千窠并出画栏前。”

  若值“三伏”酷暑,湖畔石阶一坐,淋漓大汗顿然被丝丝凉意逼走;“三九”严寒,湖面升起腾腾薄雾,袅袅娜娜弥漫于亭台楼阁之间如入仙境。泛舟湖面,亭台楼阁点缀在平湖远山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袁世凯被罢官回乡后,见百泉多处建筑破损失修,联合长期寓居辉县的挚友徐世昌,倡议重修百泉名胜。

  袁徐领先募捐筹集资金,得到张镇芳、端方、蔡绍基及北洋袍泽、河南士绅热情捐助,共募得捐银一万五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